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产值对世界贡献率在16%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却并非制造业强国,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科技、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材料消耗高等方面。针对“高产值、低附加值”的这一问题,我国提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是经济转型,即实现重点产业振兴和资源优化配置。而并购作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达成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振兴的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在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政企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并购具有本土特色。一方面,由于制度、法律的不完善,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干预,替代市场不足。另一方面,政府会出于政治目的而过度干预企业经济活动,掠夺企业资源,这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振兴。在“十二五”规划及产业振兴的背景下,研究政府干预对于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影响,政府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企业并购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代理理论和剩余控制权理论,以及政府干预和公共利益等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筛选我国制造行业2007年-2009年381家上市公司并购样本的数据,运用Excel、SPSS17.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央企的并购绩效与地方政府干预的相关性较弱;地方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与地方政府干预负相关;民企的并购绩效与地方政府干预的相关性较弱。说明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目的,一般会对管辖内的地方国企的并购活动进行干预。(2)亏损的地方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与地方政府干预正相关;地方政府会通过公司的收购活动向其转移资源等方法对亏损的地方国企进行支持。(3)盈利的地方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与政治关联正相关。因为具有政治关联的地方国有企业,在其产权受到政府掠夺时能够使用由于建立政治联系所具备的优势保护自身的产权。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二、构建全新政府政绩评级体系,防止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政绩;三、加强并购法律建设,为企业并购行为提供法律约束;四、优化企业结构,推进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