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代石刻既是出土文物,又是从事金史研究所依据的重要资料来源。本文选题“金代石刻”作为专题研究对象,力求从金代石刻的著录、数量统计、时空分布及刻工等方面入手对金代石刻本身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同时,将综合利用金代石刻所具备的史料价值,从金代墓志使用和等级制度、《金史》考补、金代人口等方面作更加深入和细密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共分六章,内容概况如下。第1章,绪论。在这部分将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梳理学界研究现状、总结研究成绩与不足,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第2章,金代石刻的著录、数量统计和时空分布。本章首先通过对自金代至今各不同历史时期金代石刻著录情况差异和特点的分析,认为自金代至建国以来的近900年间金代石刻著录历程先后经历了发轫期、发展期、繁荣期和兴盛期四个阶段,即金代、元明时期、清至民国、建国以来。同时通过直观辑录和考补的方法,统计出金代石刻数量达2236种,超出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第二部分通过对金代石刻数量与时间、空间对应关系的分析,首次归纳出金代石刻在时间分布方面具有“一低”、“一高”、“一平”的特点,在空间分布方面则具有分布广泛性、区域间分布不均衡性并存的特点。第3章,金代石刻刻工。本章首先对金代石刻刻工进行了纠误和辑补,共纠误7人、辑补103人,增加了对刻工数量的认识。还通过对金代石刻刻工题署中携带各类信息的归纳和分析,对刻工题署形式和用意、身份构成以及包括生产组织形式、从业区域、工值三方面内容在内的刻工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探讨。第4章,金代墓志和墓志等级制度。本章首先统计出金代墓志达126方,超出以往学界对金代墓志数量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墓志纪年、地理分布、墓主身份、形制特征及镌刻用字等几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墓志在金代的具体发展情况,归纳和分析了其规律性特征。同时,根据78方可明确墓主身份与墓志尺寸对应关系的金代墓志,对金代品官墓志等级制度进行还原,分析官品、勋级和爵位在确定品官墓志尺寸时的优先次序,以及金代品官命妇墓志尺寸的依据标准。还分析了金代所出现的墓志等级僭越情况,认为是在个人因素、官方监管不利及历史发展趋势三方面原因作用下而出现的。第5章,金代石刻对《金史》考补的史料价值。本章利用金代石刻对目前《金史》研究中一些尚未探讨和研究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考补,具体涉及到《金史》人物及家族世系、州县镇及边将、剧县划分标准、进士数量和科次、酒务和酒务官以及金人著述等几个方面,较为深入的挖掘了金代石刻在上述几方面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同时对《金史》列传、地理志、百官志等相关记载进行纠正和补充。第6章,金代石刻所见金代人口信息。本章主要探讨金代人口寿命水平、死亡原因和家庭人口数量问题。首先根据统计出的466例有确切死亡年龄的金代人口样本对金人寿命水平及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金人平均死亡年龄约为61岁的结论。从性别、阶层和民族三方面对金代人口平均死亡年龄作出分类比较,并分析造成金代人口死亡年龄在性别、阶层和民族方面差别的原因。还从疾病致死、人为死亡和意外死亡三方面梳理和分析了导致金人致死的原因,认为风疾、疽病、瘟疫、生育死亡等应是当时金人常见或熟知的疾病,而人为或意外死亡因直接影响人口寿命长短而被如实记载下来。本章在研究金代家庭人口数量时,摒弃了传统以口数或丁数与同时期的户数进行除法来计算的研究方法,而是在分析金代家庭结构类型、统计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基础上,对金代家庭人口数量做出合理的估算,认为以一对夫妻和其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直系二代际金代家庭人口数量不应超过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