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置钉技术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我们对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置钉技术的钉道加以改良,以优化临床操作.并利用数字解剖学工具对改良后的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置钉技术的钉道进行精确地数字测量学研究.方法:筛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影像科2014-9-1至2015-9-1的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4岁)患者正常的骨盆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利用我院医学影像信息PACS影像浏览软件,将研究数据分成两大部分进行测量:第一、利用我院医学影像信息PACS影像浏览软件定标工具进行断层图像的定标,选取髋臼上方髂前下棘所在平面所对应的断层平面影像,利用PACS影像浏览软件的直线测量工具,测量髋臼上方髂前下棘所在平面骨质所能提供的安全有效钉道的最小直径及最大长度.同时利用PACS影像浏览软件的角度测量工具测量该钉道与身体矢状面的夹角;选取骨盆正位像,测量入针点(髂前上棘的中心)与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关系;以上所得数据以性别为差异进行分组.第二、选取骨盆的三维重建立体图像,分别于髂骨翼髂前上棘处与髋臼上方髂前下棘处选取固定两层面,通过测量骨盆断层的骨性CT hu值,来对比入针点(髂前下棘的中心)与常规髂骨翼髂前上棘置钉处的骨质密度的差别.对以上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骨盆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所在平面的骨质能提供改良后的髋臼上方置钉技术所需要的有效钉道的最大长度,其中通过对图像标本进行测量改良后置钉技术的男性钉道长度为(79.08±1.03)mm,女性为(74.08±0.68)mm;钉道最小直径在男性为(19.13±0.61)mm,女性为(14.36±0.64)mm.而目前我们临床中常用的外固定架固定钉其螺纹处长度为40mm,直径为5.6-6.0mm.其处于骨盆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所在平面骨质所能提供的骨性钉道的安全范围内.通过测量改良后的钉道与身体矢状面的夹角,男性为(20.51±0.65o),女性为(22.22±0.62o).同时以表浅的髂前上棘为体表标志为定标,测量入针点(髂前下棘的中心)距髂前上棘的横向距离:男性为(24.13±0.76)mm,女性为(22.35±0.57)mm.入针点距髂前上棘的纵向距离男性为(28.49±0.91)mm,女性为(26.93±0.68)mm.以上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在性别之间进行组间比较时,所对比数据均符合方差齐性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入针点(髂前下棘的中心)与常规髂前上棘髂骨翼置钉处骨盆断层的骨性CT hu值后,按年龄段(每5年)进行分组求平均值,通过对平均值做柱形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入针点(髂前下棘的中心)处骨性CT hu值均大于常规髂前上棘髂骨翼置钉处,证明此处骨性密度相对大,且随年龄增长骨盆的此两置钉处骨性密度均有下降趋势.结论:利用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时,尤其是以骨盆前环不稳定为主的Type B型骨盆骨折,采用髋臼上方置钉方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显著.通过对传统髋臼上方置钉方式进行改良,以髂前下棘中心为进针点,平行于身体的冠状面,在钉道与身体矢状面之间的安全角度范围内进针,可以使操作简化,避免副损伤.同时骨盆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所在平面的骨质丰富,可以为置入常规外故架固定钉提供安全有效的钉道长度及直径;并且证明此置钉处骨性致密,钉骨结合力强.因此掌握改良后髋臼上方经髂前下棘置钉技术其钉道的相关数据可以使临床医师在急诊治疗时快速手术,大大减少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