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ZFP1和GsWRKY20基因转化苜蓿及耐盐耐旱性分析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干旱、低温和盐碱,是导致作物减产和限制作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苜蓿中富含蛋白、纤维等营养成分及钙、磷等矿物质,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牧草,在世界各国都大面积种植。虽然苜蓿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的特性,但只适宜在轻度干旱和轻度盐碱的土地上种植,在中、重度盐渍化及干旱的土地上种植则受到很大限制。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从野生大豆中克隆了两个基因GsZFP1和GsWRKY20,在拟南芥中研究表明:
其他文献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栽培面积仅次于油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花生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逆境胁迫,我国北方每年的八、九月份强光照射加上夏季高温使花生受到严重的高温强光迫害,导致产量降低。在植物遭受高温强光胁迫时钙离子可以减轻环境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因此,探讨影响花生产量的因素并依此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高温强光条件下钙离子对花生光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