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是慢性胃炎向胃癌演变的关键阶段,阻断和逆转CAG的疾病进展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途径。西医对本病尚无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CAG的发生、发展与胃酸分泌紊乱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Ezrin-ACAP4通路在胃酸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基于本通路的中医药干预CAG内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CAG证候要素的临床研究明确CAG的核心病位及核心病性,获得本病核心病机及核心治法;基于临床研究结果,选择与本病核心病机及治法相对应的临床有效方剂消痞灵(党参、炙百合、丹参、白花蛇舌草、香橼、乌药、三七、半枝莲、莪术)作为阳性药物,观察其防治大鼠CAG疾病进展的疗效,在体内系统地研究消痞灵对CAG大鼠胃酸分泌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影响胃酸分泌的重要信号通路-Ezrin-ACAP4通路相关蛋白的调节机制。不仅为临床辨治CAG提供指导,更为临床应用中药调控胃酸分泌防治CAG提供客观证据,从而有效指导CAG中医临床用药。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全面收集CAG患者临床四诊信息,建立四诊信息数据库,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获得CAG证候要素,明确其核心病位和核心病性,分析CAG的核心病机及治法。2.实验研究:①将38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9只,给予SPF级饮食喂养,模型组19只,采用MNNG综合造模法复制大鼠CAG模型,每周记录各组大鼠的表征变化、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抓力,第16周末,各组随机抽检5只大鼠进行胃组织病理学观察,明确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根据表征观察表的记录判断CAG大鼠的证候。②将12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25只,给以SPF级饮食喂养,模型组95只,采用MNNG综合造模法复制大鼠CAG模型。第16周末大鼠CAG造模成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检24只模型组大鼠和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进行CAG阶段的实验(剩余模型组大鼠继续造模),24只模型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消痞灵防治组、胃复春防治组和空白模型组(统称为防治组),每组8只,在继续造模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消痞灵制备的药液4.3ml/kg、胃复春片配制的药液4ml/kg、蒸馏水4ml/kg灌胃,每日一次,给药8周后取材。剩余模型组大鼠明确在第26周末PLGC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消痞灵防治组、胃复春防治组、空白模型组(统称为防治组)和消痞灵治疗组、胃复春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统称为治疗组),每组各9只,各组按相应药物上述剂量进行灌胃治疗,持续8周,剩余大鼠于第34周末取材。③观察消痞灵干预CAG不同病理阶段各组大鼠胃组织的病理学改变,pH仪测定胃酸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胃黏膜H,K-ATPase、Ezrin、ACAP4、ARF6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横断面研究共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合格病例413例,CAG病位证素依次为“胃>脾>肝>心>大肠>小肠>肾”,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气滞>阴虚>热>湿>血瘀”。2.实验研究:①造模初期(第3-9周),模型组大鼠开始出现形体消瘦、抓力下降、进食量减少、活动度减少、舌淡白、唇淡白、毛枯黄无泽、爪淡白,并持续至造模结束,推测造模初期模型组大鼠的证候特征以气虚为主;造模后期(第13-15周),模型组部分大鼠出现唇青紫、舌暗红、爪青紫,推测造模后期模型组大鼠的证候特征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血瘀。因此,通过MNNG综合造模法诱发CAG大鼠模型的证候特征为气虚血瘀证。②消痞灵组大鼠的形体较前变胖,毛发较前亮泽,反应较灵敏,活动度增加,唇、爪渐变为淡红,舌体渐变红润,体重稳步增长,进食量较前增加,且体重和进食量较空白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增加。可见,消痞灵可明显改善CAG及PLGC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③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大鼠CAG阶段治疗后,消痞灵防治组3只大鼠胃黏膜未见明显异常(3/5,60%),2只大鼠诊断为CAG(2/5,40%);胃复春防治组5只大鼠诊断为CAG(5/8,63%),2只大鼠诊断为PLGC(2/8,25%),1只大鼠胃黏膜未见明显异常(1/8,12%);空白模型组6只大鼠出现轻度到重度不等的异型增生(6/7,86%),1只大鼠诊断为CAG(1/7,14%)。大鼠PLGC阶段治疗后,消痞灵防治组4只大鼠出现轻中度异型增生(4/7,56%),3只大鼠为CAG(3/7,44%);胃复春防治组1只大鼠为胃癌(1/7,14%),6只大鼠为轻中度异型增生(6/7,86%);空白模型组有3只大鼠诊断为胃癌(3/8,38%),5只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5/8,62%);消痞灵治疗组7只大鼠为CAG(7/9,78%),2只为轻度异型增生(2/9,22%);胃复春治疗组5只大鼠为轻中度异型增生(5/9,55%),4只为CAG(4/9,45%);自然恢复组7只大鼠均为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7/7,100%)。可见,消痞灵可有效阻止和逆转CAG大鼠的疾病进展和病理状态。④消痞灵组大鼠胃酸pH值明显下降,且低于空白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胃复春组(P<0.05)。可见,消痞灵可明显提高CAG和PLGC大鼠的胃酸分泌水平。⑤消痞灵组大鼠胃组织H,K-ATPase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胃复春组(P<0.05);消痞灵组大鼠胃组织Ezrin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胃复春组(P<0.05);消痞灵组大鼠胃组织ACAP4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胃复春组(P<0.05);消痞灵组大鼠胃组织ARF6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模型组、自然恢复组(P<0.05)。可见,消痞灵可明显提高CAG和PLGC大鼠胃黏膜H,K-ATPase、Ezrin、ACAP4、ARF6 蛋白表达水平。结论①CAG病机分虚、实两端,虚主要为“气虚、阴虚”;实主要为“气滞、热、湿、血瘀”,临床辨治当“审证求因,分辨标本虚实;扶正固本、祛邪治标、通补兼施”。②通过MNNG综合造模法复制CAG大鼠模型的证候特征为气虚血瘀证,消痞灵可明显改善CAG和PLGC大鼠的一般状况,阻止和逆转CAG大鼠的疾病进展和病理状态,并可能通过增加大鼠胃黏膜Ezrin的表达水平,使Ezrin通过其第66位Ser的磷酸化招募更多的ACAP4在胃壁细胞顶膜上定位,ACAP4可以通过水解GTP调节ARF6在胃壁细胞囊泡运输中的功能,使更多的囊泡由胞质运输到顶膜,囊泡中H,K-ATPase在顶膜锚定,从而提高胃酸分泌,延缓了 CAG的疾病进展,阻止了胃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