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记理论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标记性指的是一个范畴内部的不对称现象。标记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的Trubetzkoy在其著作《音位学原理》中提出来的,用来分析音位的区别性特征。随后,标记性又为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Jakobson应用到形态学中分析曲折形态的对立特征。布拉格学派主张二元对立,即一个成分要么有标记,要么无标记。Chomsky在普遍语法理论框架中对标记理论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诠释。核心语法为人类所共有的原则是无标记的,边缘语法只是某种语言特有的是有标记的。20世纪中叶,以Greenberg为代表的类型学派发现,标记不总是“有”和“无”两个绝对值。他们认为标记性有梯级程度之分,标记程度越高学习起来越困难。20世纪70年代Eckman提出标记差异假设试图把类型学的标记理论引入二语习得研究,预测学习者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困难的方向。该假设指出那些目的语中与本族语不同且标记性强的语言成分则难学。Hyltenstam (1978, 1984)表明一个特征在本族语里是无标记的,不论其在目的语中是否有标记,该母语特征会造成迁移。这也就意味着母语迁移的条件是语言特征的标记性。Ellis (1994)提到影响母语迁移的六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标记性。中国学生都是在基本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学习英语的,因此不可避免要受到母语知识及其他经验的影响。要想科学地解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认知心理,就必须要考虑母语迁移这一关键问题。现在完成体,在英语时体系统中是一个比较难习得的语法体,在教学中也被证明是语法学习的难点。然而,国内外对于现在完成体的研究大都包含在整个语法体系之内,单独对其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因此,本文预用类型学的标记理论分析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现在完成体五种主要用法时的母语迁移情况。具体分析如下问题:1)当现在完成体的某一用法在母语中是无标记的在目标语中是有标记的,便会产生母语迁移;2)表经验和结果,表持续及表习惯的现在完成体比表重复与表将来的现在完成体习得困难大得多;3)学习者随着课堂教学的帮助以及语言水平的提高,对标记性强的现在完成体的掌握情况也会越来越好。笔者在一所高校对9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30名为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30为非英语专业大三学生,30为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实验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在母语为无标记而目标语为有标记时,会产生负迁移。2)标记性越强的现在完成体用法,习得起来越困难。3)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习得情况也相应提高,然而在非专业大三组和专业大四组之间差异并不明显,说明现在完成体的习得出现了石化现象。最后,笔者运用标记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此研究的教学意义以及其不足,以待将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