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前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着改革和发展逐渐浮出水面,因此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无论从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仅只对农业、农村、农民具有意义,它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和发展步伐。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9%的人口(2013年数据),粮食压力和人口压力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对劳动力和农副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被农业生产活动所占据,各种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分配,造成巨大浪费,也制约了城市化发展进程。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要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而要想建设、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既是一种必要的解决途径,也是中国现阶段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匹配的合理化的关键措施。在保证土地所有权关系和承包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以政府调控,以市场主导,将零散、细碎的农村土地适度集中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经营主体手中,通过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适度流转,最终达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目的。当代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重大转折点,就是在2014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三权分置”概念体系,并经过长期经验总结和理论梳理,结合中国实际,在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的前提下,实现了使用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同时为了将“三权分置”更完善、更全面地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推出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精神,为落实“三权分置”保驾护航,为科学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了政策鼓励和法律依据。从理论传承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改革与发展,还是为了更好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而实施的“三权分置”,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义理论的延续、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助力之一。在“三权分置”理论政策推动下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将成为中国的历史成就,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依据,其价值不可估量。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为视角,通过大量阅读经典原著寻找马克思主义前辈们对土地问题所发出的看法和做出的实践,积极学习学者专家对经典著作和伟人实践的解读评价,加上作者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农村土地问题的理解和知识储备,以严肃、认真、负责和批判的态度,细致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伟大先驱关于土地问题和于土地问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和农业发展体制改革问题等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按照概括理论本源、分析意义、提出问题、解释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整套思路,以吉林省部分地区(吉林省梨树县、桦甸市和农安县等)的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详细解读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尤其是有关于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在借鉴和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的意义,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从马克思的土地定价理论、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农村消费合作社理论实践、邓小平同志农村体制改革理论实践等为本文的创新点提供理论根源和理论保证。本文第一章主要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和流转方式列举出来,同时重点归纳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伟大人物关于农村土地权益方面的理论;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章中重点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意义,是本文的创新点;第三章是作者在做了大量调查和访谈工作后,通过对分析整理调查问卷和访谈所获得的信息,找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重点阐释了“三权分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原因;第四章则主要提出如何完善、发展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事业的具体对策;在最后的结语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的结论,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