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水电气、交通、环保、保障房、水利设施在资金投入上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提升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政府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其他股权合作的形式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和方式均在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之下,PPP模式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应用和推广,不断成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居民出行方式不断革新,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中的“奢侈品”,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PPP模式能很好将各方优势进行整合,解决存在的困境,目前,PPP模式在国内已有多个成功案例,随后将不断被运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成都市是四川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由于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使得道路资源、公共交通设施等无法满足出行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对此,成都市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这一压力,进行多项轨道交通建设,为落实近年来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和四川省鼓励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政策精神,成都市地铁18号线PPP项目工程的投资、融资、建设工作便是以PPP模式进行的。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中PPP项目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为例”为研究主题。首先对轨道交通PPP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就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介绍;然后,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对相关概念做出厘定;其次,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中PPP项目建设现状—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为例,包括基本情况、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权利和义务、风险分配、监督体系、保障措施;然后,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同时,阐述国内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应用;最后,提出完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项目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