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能源工业发展必要的速度和规模是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向深部逐步延伸,矿山开采工作面倾向方向容易形成极不充分工作面。为了更加有效地开采和利用有限煤炭资源,本文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极不充分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分阶段性开采的的宽度与留设的宽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分阶段性开采中所需最短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整理实测资料,总结深部分阶段性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特点。以实测资料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法对单个极不充分工作面开采进行了预计。采用概率积分法对该区域一次性全采进行预计,把预计结果与分阶段性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一次性全采引起的地表破坏情况要比分阶段性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情况严重的多。该论文结合关键层理论、岩石碎胀性及底板鼓起等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并分析分阶段性开采引起地表破坏较轻的原因。对于指导把分阶段性开采技术应用到实际地质采矿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