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约3.5亿,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根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HBsAg阳性率达9.09%,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40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病理损害进展的关键,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目前,α-干扰素(IFN-α)仍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其抗病毒机理还不十分明确,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尚不令人满意。近年来对干扰素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及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子,但有关IFN-α治疗前后NO的表达水平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应用IFN-α治疗的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中的NO含量测,目的是探讨NO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NO与IFN-α抗HBV疗效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IFN-α治疗机理以及疗效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资料。材料和方法:选择IFN-α抗病毒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40例,检测其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时的NO浓度,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0例,通过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O浓度的变化,探讨NO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方面的作用。治疗结束时,对IFN-α应答组和无应答组NO浓度变化进行分析,探讨NO与IFN-α抗HBV应答的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乙肝患者中的ALT水平和NO浓度呈正相关(r=0.673,P<0.001)。应答组患者的NO浓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12周和24周时NO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应答组患者NO浓度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与HBV感染有关,在HBV致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α-IFN抗病毒疗效判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