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能谱CT对喉和下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评价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85例喉和下咽鳞癌患者的113枚淋巴结(转移组65枚,非转移组48枚),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能谱CT扫描,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鳞癌。利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获得碘基物质浓度(IC)、水基物质浓度(WC)及能谱曲线,计算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水浓度(NWC)及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与原发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λLIU-L与λHU-P)及斜率比值(λ=λUU-L/λHU-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转移及非转移组淋巴结能谱CT参数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淋巴结与原发灶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创建能谱CT多参数与短径联合的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能谱CT各参数独立及与短径联合应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计算采用该临界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56.9±7.8岁(范围39-72岁),喉癌50例,下咽癌35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50例,无淋巴结转移35例。转移组淋巴结(65枚)短径中位数为14mm(4-62mm),非转移淋巴结(48枚)短径中位数为6mm(4-11mm)。以淋巴结横截面短径8mm为诊断阈值,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73.8%、特异度83.3%)。转移组淋巴结的IC、NIC、能谱曲线斜率、斜率比值均高于非转移组淋巴结(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斜率比值、IC、NIC诊断及组合参数诊断喉和下咽鳞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55(敏感度55.4%、特异度70.8%)、0.763(敏感度76.9%、特异度77.1%)、0.673(敏感度64.6%、特异度66.7%)、0.688(敏感度69.2%、特异度60.4%)、0.854(敏感度76.9%、特异度83.3%)。分别联合短径与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斜率比值、IC、NIC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分别为0.874、0.902、0.877、0.855,敏感度分别为 81.5%、75.4%、80.0%、73.8%,特异度分别为89.6%、93.7%、91.7%、91.7%。短径与能谱CT组合参数联合应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3,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1%、93.7%。结论:淋巴结短径联合能谱CT多参数有助于喉和下咽鳞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第二部分喉和下咽鳞癌能谱CT定量参数与其EGFR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喉及下咽鳞状细胞癌(LHSCC)能谱CT定量参数值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能谱CT定量参数评估LHSCC EGFR表达水平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43例行颈部能谱CT扫描并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LHSCC的患者。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获得LHSCC的碘浓度(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水浓度(NWC)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EGFR表达水平LHSCC能谱CT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确定最佳临界值,计算采用该临界值评估LHSCC EGFR表达水平的敏感度、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3例LHSCC患者均检测出EGFR突变,其中24例EGFR高表达,19例EGFR低表达。EGFR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IC分别为2.22±0.63mg/ml、1.68±0.58mg/ml,NIC 分别为 0.31 ±0.09、0.23±0.0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P=0.003)。而两组间WC、NWC、λHU、有效原子序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IC 1.51mg/ml作为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47.4%;以NIC 0.26作为临界值,AUC为0.7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8.4%。结论:LHSCC的能谱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EGFR表达水平,其中NIC诊断效能最高。第三部分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对喉和下咽鳞癌(LHSCC)患者放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喉和下咽鳞癌患者5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能谱CT扫描。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获得LHSCC的碘浓度(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水浓度(NWC)和能谱曲线斜率XHU。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及N分期等临床特征。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选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喉和下咽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共纳入51例喉和下咽鳞癌患者,其中喉鳞癌5例,下咽鳞癌46例。27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患者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9.8%、64.9%、45.3%;1年、2年、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79.8%、67.0%、49.9%。单因素分析显示,IC(P=0.014)、NIC(P=0.019)、斜率 λHU(P=0.007)是预测无进展生存率 PFS 的因素,IC(P=0.014)、NIC(P=0.035)、斜率 λHu(P=0.006)是预测局部区域控制率LRC的因素。低IC、低NIC、低λHU组患者的PFS与LRC均高于高IC、高NIC、高λHU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斜率λHU(PFS:HR=3.053,95%CI:1.364-6.833,P=0.007,LRC:HR=3.723,95%CI:1.452-9.548,P=0.006)是预测患者PFS、LR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能谱CT斜率值是喉和下咽鳞癌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预测喉和下咽鳞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