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软组织修复方法对后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Wiles在1938年报道了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随着对髋部疾病诊疗理念的进步,生物学、材料学、工业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THA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开展,已成为终末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尽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骨科开展的最多和最成功的手术之一。早期脱位作为THA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困扰。脱位和手术全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影响THA术后早期脱位较为公认的术中因素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假体的选择、假体的放置以及髋部软组织的张力。其中,有关应用后外侧入路进行THA手术后软组织修复与否以及不同类型修复方式对THA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还存在争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尽量摒除其他干扰研究的影响因素,同时比较THA术中分别进行后方软组织不修复、梨状肌腱性修复、梨状肌骨性修复以及关节囊合并梨状肌骨性修复(联合修复组)四种常见软组织处理方式的早期脱位率,就软组织修复对后外侧入路THA手术早期脱位的临床影响进行探讨。为减少THA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受益,提供临床研究依据。研究目的:比较不同软组织修复方式对THA后外侧入路对早期脱位率的影响。研究方法:经过筛选,摒弃包括入路、假体选择、假体放置等常见影响髋关节术后早期脱位因素对研究的影响,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研究纳入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间我关节中心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共436名,552例髋。所有患者采用金属或陶瓷、高交联聚乙烯摩擦界面人工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应用后外侧入路,根据后方软组织修复方式不同,分为后方软组织不修复组140例、短外旋肌腱性修复组104例、短外旋肌骨性修复组213例和后关节囊修复加短外旋肌骨性修复组共65例四组。所有病例至少随诊6个月。回顾性统计各组的早期脱位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入选病例中,后方软组织不修复组THA早期脱位率为6.43%、短外旋肌腱性修复组4.8%、短外旋肌骨性修复组3.29%、联合修复组为0,通过在各组脱位率间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后方软组织不修复组和联合修复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3.96,P=0.047<0.05)。结论:当进行后外侧入路进行初次THA手术治疗髋关节OA时,修复关节囊并骨性修复梨状肌较不进行任何软组织修复可降低手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对全身麻醉下开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同时进行短时心电信号(5min)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
近年来,同业存单的推出极大地方便了中小银行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最开始的监管缺失以及市场原因,中小银行逐渐成为同业存单的发行主角。同业存单给中小银行带来了充足的流动
目的探讨益肾逐瘀汤结合微创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09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90例100髋,据需要治疗的髋数随机分为数量相等两
目的探讨延胡索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延胡索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 4.4缓冲液12.0 mL,溴甲酚绿液3.0 mL,氯仿9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好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本研究
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大约有1 200万人由于艾滋病失去生命,其中25%为儿童,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1]。随着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女性患者的比例不断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颈椎生理弧度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漂移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为实现小艇安全快捷地收放,以执行水面作业、海上人命救生和遇难船舶施救等任务,设计了一种艉滑道式小艇收放装置液压系统,并对艉门负载特性以及手动释放液压回路的性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