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己开始从被动的治理污染转向开发新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削减污染源头和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等。“绿色技术”己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工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的科技前沿。以无污染的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进行各种产品的制备和纯化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化学工程技术,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化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纳米材料的研制己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中一个热门领域,不仅其本身是一种功能材料,而且还为新型功能材料的复合与开发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在材料、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超临界流体(SCF)应用于纳米材料制备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SCF技术制备超微粉体具有产品纯度高、几何形状均一、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制造工艺简单、操作温度较低和适用材料范围广等优点,所以一直备受关注。本论文围绕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合成纳米粒子,进行了如下研究: 1.应用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碳氢非极性尾、类似AOT结构的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正丁酯磺酸钠(DBSS)、琥珀酸二正戊酯磺酸钠(DPSS)、琥珀酸二正己酯磺酸钠(DHSS)和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DOSS),并用1H NMR和元素分析手段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研究了这类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和氟代烃1,1,1,2-四氟乙烷(HFC-134a)中的溶解度和相行为,考察了体系温度、压力对表面活性剂在scCO2及HFC-134a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其在scCO2及HFC-134a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碳氢表面活性剂在HFC-134a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大。在scCO2和HFC-134a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scCO2介质中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上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在HFC-134a中溶解度随着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上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少。 2.用酯化反应和磺化反应两步法在有机溶剂中合成了一系列含氟类似AOT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双(3,3,4,4,5,5,6,6,6-九氟-1-己基)-2-磺酸钠(di-HCF5)、双(2,2,3,4,4,4-六氟-1-丁基)-2-磺酸钠(di-HCF3)、双(2,2,3,3-四氟-1-丙基)-2-磺酸钠(di-HCF2)和双(2,2,3,3,3-五氟-1-丙基)-2-磺酸钠(di-CF2),并用元素分析和
其他文献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以理服人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把它视为共产党人必须忠实遵守的一条原则,指出“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
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份,不但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而且有许多诱人的生物特性和功能。正因为如此,生物大分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各国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选择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分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成像技术和自组装技术,以原子力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了金属阳离子等因素对胶原蛋白自组装结构的影响,以及溶剂、温度、pH、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壳聚糖自组装结构的影响,
硅酸盐荧光粉因其原料易得、价格便宜、稳定性好、有丰富多样的晶体结构等优点,在荧光粉领域受到广泛地关注与研究。本论文围绕硅酸盐荧光粉的设计、合成和掺杂的稀土离子自还原发光机理进行研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碱土硅酸盐基质的荧光粉。1.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Tm/Sm/Yb单掺杂的BaZnSiO4荧光粉并讨论了稀土离子自还原发光的机理。详细地解释了 Eu/Tm/Yb掺杂的BaZnSiO4样品具有自
学位
电视法制类节目从节目到栏目,从栏目到专业频道,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电视节目群体当中的重要门类。很多法制节目立足本地新闻资源,以现实案件为标本,以普及法律知识、倡
三亚苯盘状液晶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型功能性液晶材料,它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这类液晶在信息存储和气相色谱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取三种方案分别合成了侧链端基
本文首先采用液相化学沉淀法,用NaOH和NH4HCO3两种沉淀剂制备出的前驱物,在煅烧过程分别添加硝酸钠—硝酸钾低共熔混合物得到了纯度高、分散好的立方相纳米NiO,通过比较发现,NaOH
本文报道了2,6-二甲基-3,5-双-(5-苯基-[1,3,4]噁二唑-2-基)-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13a-13f)和2,6-二甲基-5-(5-苯基-[1,3,4]噁二唑-2-基)-烟酸乙酯及其衍生物(10a-10f)的合成。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风险传播、风险决策当中。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由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大众媒体、受众四方合力形成的
嘧啶类化合物和三唑类化合物具有较显著的生物活性,已开发出的许多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抗肿瘤、消炎等,因而其已成为农药、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依据亚结构连接法,本文通过嘧啶胺作为中间体,设计出一个包含嘧啶环和三唑环两个活性结构于一体的新型杂环化合物,并研究了该骨架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和除草活性。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下列两个系列总共44个新化合物,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其具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公共视频载体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系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