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s)是一组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外生殖器或性征不一致的先天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年龄跨度大,病人多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就诊,但因无专科门诊,导致治疗及随访极为困难。性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治和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如诊断延迟或误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确定、性腺肿瘤发生风险高及生育能力保护等,其中诊断延误导致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的延迟,对患者生命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DSDs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时机,以及性腺恶变风险仍是极具争议的问题。对性发育异常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保持生殖器外观和社会性别一致、保留生育潜力、减少异常解剖结构给患者带来的社会歧视及降低性腺肿瘤风险,但手术必要性和最佳手术时机仍有争议。含发育不全性腺的DSDs患者易发生性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文献报道的含Y染色质的女性DSDs患者性腺肿瘤发生率在17.6%-18.3%。除此之外,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杀倾向等在性发育异常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同龄人群。DSDs发生相对少见,无相关大数据分析,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临床处理指南或共识,且无青春期前妇科亚专业门诊,加之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够充分,导致DSDs的临床诊治不规范,许多DSDs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医学干预,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健康体系产生影响。
目的:
总结在齐鲁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DSD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核所有诊断依据,分析不同类型DSDs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分析发生性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进一步优化DSDs患者诊断流程,以改善治疗结局,降低性腺肿瘤发生率,为性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长期管理提供依据及参考。
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命名分类方法,在齐鲁医院联众系统搜索2006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间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DSDs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病历资料齐全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及诊断年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情况、血清激素水平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术后辅助治疗,总结各类DSD患者的诊治特点、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分析性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性腺恶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DSDs病例中有11例46,XX型DSDs患者,21例46,XY型DSDs患者和3例染色体异常型DSDs患者。中位就诊年龄为20岁(10-35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7岁(1-35岁)。首次就诊原因有:原发性闭经(45.7%)、外生殖器发育异常(28.6%)、腹股沟肿物/疝(17.1%)和盆腔包块(2.9%)等。其中46,XY型DSDs患者多因原发性闭经首次就诊,而46,XX型DSDs患者多因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畸形就诊,两组患者出现症状年龄分别为15岁和1岁(p<0.001),但诊断年龄分别为16岁和21岁。超声发现性腺或性腺肿瘤的准确性为68.6%(24/35),本组病例中有8例病人在超声下未辨认出性腺位置及大小,其中2例患者采用盆腔MRI检查均未能辨认出性腺或性腺肿瘤组织。在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性腺组织的患者中,手术探查发现2例患者有盆腔内条索样性腺,2例患者性腺位于腹股沟或大阴唇。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外生殖器整形手术的患者中位年龄为21岁,其中7例患者行单纯外阴/阴道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2分钟,中位住院时间为9天。接受性腺切除或活检的患者中位年龄为17岁,其中15例患者行单纯性腺切除或活检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分钟,中位住院时间为8.5天。本组病例中性腺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率为20%(5/25),性腺恶变率为16%(4/25),均为FIGO分期Ⅰ期。发生性腺肿瘤的患者均含Y染色体,且发生恶变的性腺均位于盆腔内。22例患者术后接受性激素替代治疗。
结论:
1.DSD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临床认识不充分或普遍缺失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2.手术治疗是DSDs患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不同类型DSDs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各不相同,需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策,建议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尽早切除性腺,低风险DSDs患者可在青春期后行性腺切除术。
3.建立完善的DSDs专病门诊和多学科团队对DSDs的正确诊治和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s)是一组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外生殖器或性征不一致的先天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年龄跨度大,病人多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就诊,但因无专科门诊,导致治疗及随访极为困难。性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治和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如诊断延迟或误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确定、性腺肿瘤发生风险高及生育能力保护等,其中诊断延误导致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持的延迟,对患者生命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DSDs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时机,以及性腺恶变风险仍是极具争议的问题。对性发育异常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保持生殖器外观和社会性别一致、保留生育潜力、减少异常解剖结构给患者带来的社会歧视及降低性腺肿瘤风险,但手术必要性和最佳手术时机仍有争议。含发育不全性腺的DSDs患者易发生性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文献报道的含Y染色质的女性DSDs患者性腺肿瘤发生率在17.6%-18.3%。除此之外,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杀倾向等在性发育异常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同龄人群。DSDs发生相对少见,无相关大数据分析,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临床处理指南或共识,且无青春期前妇科亚专业门诊,加之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够充分,导致DSDs的临床诊治不规范,许多DSDs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医学干预,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健康体系产生影响。
目的:
总结在齐鲁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DSD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核所有诊断依据,分析不同类型DSDs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分析发生性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进一步优化DSDs患者诊断流程,以改善治疗结局,降低性腺肿瘤发生率,为性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长期管理提供依据及参考。
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命名分类方法,在齐鲁医院联众系统搜索2006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间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DSDs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病历资料齐全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及诊断年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情况、血清激素水平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术后辅助治疗,总结各类DSD患者的诊治特点、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分析性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性腺恶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DSDs病例中有11例46,XX型DSDs患者,21例46,XY型DSDs患者和3例染色体异常型DSDs患者。中位就诊年龄为20岁(10-35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7岁(1-35岁)。首次就诊原因有:原发性闭经(45.7%)、外生殖器发育异常(28.6%)、腹股沟肿物/疝(17.1%)和盆腔包块(2.9%)等。其中46,XY型DSDs患者多因原发性闭经首次就诊,而46,XX型DSDs患者多因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畸形就诊,两组患者出现症状年龄分别为15岁和1岁(p<0.001),但诊断年龄分别为16岁和21岁。超声发现性腺或性腺肿瘤的准确性为68.6%(24/35),本组病例中有8例病人在超声下未辨认出性腺位置及大小,其中2例患者采用盆腔MRI检查均未能辨认出性腺或性腺肿瘤组织。在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性腺组织的患者中,手术探查发现2例患者有盆腔内条索样性腺,2例患者性腺位于腹股沟或大阴唇。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外生殖器整形手术的患者中位年龄为21岁,其中7例患者行单纯外阴/阴道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2分钟,中位住院时间为9天。接受性腺切除或活检的患者中位年龄为17岁,其中15例患者行单纯性腺切除或活检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分钟,中位住院时间为8.5天。本组病例中性腺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率为20%(5/25),性腺恶变率为16%(4/25),均为FIGO分期Ⅰ期。发生性腺肿瘤的患者均含Y染色体,且发生恶变的性腺均位于盆腔内。22例患者术后接受性激素替代治疗。
结论:
1.DSD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临床认识不充分或普遍缺失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2.手术治疗是DSDs患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不同类型DSDs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各不相同,需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策,建议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尽早切除性腺,低风险DSDs患者可在青春期后行性腺切除术。
3.建立完善的DSDs专病门诊和多学科团队对DSDs的正确诊治和长期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