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术:民国社区研究传统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清末明初传入中国以来,社会学就对中国自身现代性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学的发展,民国社会学者们开始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构想。1925年,社会学家许世廉就明确提出应当建设“本国社会学”。1931年,孙本文正式提出要建设“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即兼顾欧美社会学家的学理与本国固有的社会思想,从当下社会事实出发,形成综合系统的中国化社会学。之后,吴文藻等学者引入了社区研究理论,积极倡导社会学本土化,费孝通、林耀华、许娘光、杨懋春等学者则基于社区而开启了本土人类学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传统。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学偏重实证取向与应用研究,却疏于理论建构,导致其发展未尽如意,致使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与民国以来的社会学学科传统发生断裂,民国时期的“社会学中国化”等传统学术思潮变成一种“丢失的传统”。社会学在中国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重建,就必须重拾传统,超越传统,实现学术自觉。在这个意义上,民国社会学研究传统逐渐被人们遗忘,将是何等遗憾!本项研究正是着眼于作为“社会学中国化”主体的民国社区研究,尝试以“道”与“术”之间的关系视角来探讨民国社区研究的传统与逻辑,分别涉及“玄学”与“科学”,“体”与“用”以及“方法论”和“方法”,并以此来把握民国社会学发展的大致脉络,这或许正是本项研究的价值所在。本研究虽属社会史研究之范畴,但并不拘泥于就史论史,而是试图将民国历史语境下的社会思想同民国社会学研究相结合,使对民国社区研究传统和逻辑的考察变得更加立体化。
其他文献
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相关理论的是彼得·圣吉,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已日趋成熟,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总体而言,学习型组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养老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82年,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积极老龄化”口号,并通过《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
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设立了体育课程作为初中学校的基本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在体育这一方面的重心越来越偏向于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那么,如
期刊
本研究在回顾卡斯泰尔新城市社会学中的“集体消费”理论、哈维的社会空间理论以及住房阶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组关于中国城市阶层与住房不平等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即有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