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而逐渐养成的一种不需要外界监督和自身意志要求的大脑自动化倾向的行为[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正是学习习惯、价值观、道德认知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会对其性格、思维方式、能力、身体等各项素质的发展和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家园合作,避免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社会也应发挥社会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有助于更有效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及相关的研究综述和有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理论依据,对儿童和品德形成理论;儿童习惯养成理论;激励理论;集体教育理论等理论概念和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对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第四部分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从家园合作、完善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几个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结论阐述了西方的研究主旨,扩展了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相关后续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小学教育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