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泰山医学院麻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改进麻醉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也为其他开设麻醉护理本科专业的院校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阶段,通过文献研究,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背景研究,分析我国麻醉护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当前麻醉护理的教育形势,从而提出研究问题。第二阶段,为基线调查,索要、收集麻醉护理本科教学计划及实习大纲,分析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情况。第三阶段,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泰山医学院2011届、2012届、2013届麻醉护理本科毕业生,了解其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评价意见及期望。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麻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的需求,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结果1、培养目标缺乏对具体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描述,尤其缺乏对麻醉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具体描述。2、对整个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Likert评分为3.21,麻醉护理专业课满意度评分最低为2.77。3、课程重要性评价:(1)Likert评分means<3.0的课程: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医学微生物、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医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麻醉设备学;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规。其余课程Likert评分means3.0。(2)期望设为选修课的是临床营养学、预防医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规。期望不开设的是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精神病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麻醉设备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危重病监护技术、呼吸机治疗学、护理教育学7门课程期望必修和选修的人数比例均为30%50%,其余课程期望开设为必修课。(3)不同调查对象对医学统计学、临床麻醉护理学、疼痛诊疗护理学、危重病监护技术、呼吸机治疗学、护理研究的重要性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麻醉护理专业课师资力量薄弱,理论授课与临床联系差,缺少优秀专业教材。护理专业人文课模块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恰当,考核形式欠灵活。5、接触专业课时间:调查对象56.33%赞同大二上学期接触专业课,66.46%赞同大四上学期接触麻醉护理专业课。6、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体现麻醉护理专业特色Likert评分3.58,麻醉护理专业课教材与护理的结合评分3.16。7、学习负担:调查对象42.41%认为有一定课余时间,37.33%认为有较多课余时间。调查对象41.77%期望每学期7-8门课程,39.24%期望9-10门。调查对象44.3%期望每周21-24学时,37.97%期望25-29学时。8、实践教学:(1)学生期望多举办专业学术活动,并尽早接触临床麻醉护理,加深对专业的认识。(2)实验室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验室开放不到位。(3)见习形式化,见习过程系统性、条理性差,目的不明确;麻醉科见习时间不足,见习时间灵活性差;需要继续优化见习带教。(4)不同教学医院麻醉科实习时间不同,内容各异。结论1、专家应尽快构建出全国统一规范的麻醉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2、麻醉护理专业课模块及护理专业人文课模块的改革重点在于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变革教学及考核方法。3、在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方面需要进一步注重突显麻醉护理专业特色。4、适当删减课程,压缩学制为4年。每学期9-10门课,每周25-27学时,学生可以并乐于接受。5、实践教学:(1)大力开展麻醉护理专业学术活动,早期接触临床麻醉护理。(2)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调整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轨。(3)建议最后一学年驻扎医院弹性见习,明确见习目标,适当加大麻醉科见习比例。(4)建议麻醉护理相关科室实习时间占实习总时长的1/3。制订统一规范的麻醉科实习大纲,将麻醉前、后访视及疼痛护理纳入实习教学。(5)重点加强麻醉护理专业教师的培养,进行“导师制”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