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是基于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历史现实的需要,以民主理念为基础吸收中西政治思想而融合生成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民权观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提供理论解释、论证与指导,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民权话语有其独特的内涵,既关联又区别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这样的价值观念。 随着历史的急剧变迁,政治形势变动不居,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根据形势需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民权观,其中主要的理论流派与思想家有:早期改良派、维新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五四激进主义者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第三党、人权派、资产阶级民主派、毛泽东。民权观的演化线索大致是,由君民共主到君主立宪,再由议会共和到人格独立,由直接民权到平民革命,直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近代民权观有两大类:改良派与革命派;其中革命派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两种。中国近代民权观呈现出以下特征:工具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与话语独特性等。民权被当作救亡的工具来考虑,对其外在效用的强调压倒了对其内在价值的完整认识。在一种急切的心态驱使下,人们对民权寄予理想化的期望,越来越倾向于激进。民权主要是一种集体权力,这限制了基于个人立场的权利观的表述,民权观的特性是由国际环境、政治形势、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传统与社会心理所决定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是无条件的、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要有一系列复杂的前提条件的;民权革命为民主政治建设开辟道路,但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建设,总之,政治现代化必须立足本土,适应各民族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需要,适当地借鉴外域经验,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