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电池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技术是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理论出发建立了扩散模型和激光掺杂模型,进行了激光掺杂实验,分析了激光掺杂提高电池转换效率的机理。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了选择性发射极结构相对于传统电池结构的特点和优点,讨论了选择性发射极结构改善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少子寿命以及电池转换效率的机理。(2)从理论出发,建立了扩散模型,并研究了激光与晶体硅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热源模型、熔池模型以及方阻模型,为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的发射极区和电极区的方阻分布设计优化了参数。(3)以现有太阳电池基本制造工艺技术为基础,进行了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实验。实验采用波长为532nm的脉冲激光器对晶体硅片进行掺杂。激光掺杂后硅片方阻值出现明显降低,而且增大激光器工作电流,硅片方阻值下降更加明显。实验测试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外量子效率,外量子效率在短波段有显著提高,最高提高18%。研究了激光掺杂后晶体硅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电池转换效率有所改善,平均提高0.15%~0.34%。(4)激光器工作电流过大时,容易导致电池片失效,降低电池成品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重掺杂区域形状以及激光掺杂掩膜板,这一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电池成品率和可以提高激光掺杂效率。本文激光掺杂实验结果表明,激光掺杂技术对电池方阻、外量子效率以及转换效率均有所改善,对高效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产业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各种后基因组计划的开始实施,涌现出海量的生物分子数据。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揭示这些数据的内涵,得到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信息,是科学家们所面临的一
图像低信噪比小目标的检测问题一直是光学和红外图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光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都是过热传感器,在现代战争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但其作用距离较短。因此研究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向多频段方向的迅速发展,对可调体声波谐振器(FBAR)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高的调谐率,而且要求其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利用传统压电材料如AlN、Zn O
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所藏《续一切经音义》,十卷,一函五册.(辽)释希麟,日本延享二年(1745)刻本.首列音译序.封面题“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续一切经音义”;有
期刊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如何使机器具有智能的科学与技术,特别是指用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类智能。专家系统是知识处理系统,知识表示、知识利用和知识获取是人工智
Multi-layers Ceramic Capacitor(缩写为MLCC)片式叠层陶瓷电容器以其优良的性能、成熟的制作工艺、相对低的生产成本,逐渐成为电容器市场的主要产品,因而MLCC材料也是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