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尼·伯吉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音乐家、教育家、语言学家、文艺评论家,著作浩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哲理性强。英语文学百科全书把伯吉斯称为20世纪英语世界文学领域独一无二的人。由于其特有的生活、工作和艺术背景,伯吉斯的作品除了文学性之外,历史性、政治性、伦理性、文化性、新闻性也很强,外表上娱乐、游戏、幽默,实质上纵横捭阖、深邃宏阔,为人类的命运而担心,为人的自由和幸福而忧虑。伯吉斯的作品充满了思想的犀利、智慧的充盈和人文关怀的丰富。 伯吉斯的作品主题广泛,风格独特。他的创伤叙事是裹着糖衣的苦口良药:创伤叙事技术是糖衣,创伤叙事主题是现实病痛和潜伏疾病,创伤叙事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是治疗病痛的苦口良药和抑制疾病爆发的预防针。本文是国内研究伯吉斯叙事作品的第一部博士论文。论文把创伤理论、归属理论、后现代叙事理论和一些英美当代著名作家的创作思想等运用于叙事主题分析和叙事技术分析,系统论述了伯吉斯创伤叙事在主题设计、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逻辑架构、言语选择等方面的特征及其意义。 论文由绪论和六个章组成。在绪论部分,作者总结了伯吉斯的文学成就以及伯吉斯生活、教育和工作背景,介绍了伯吉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论。伯吉斯认为写作是有思想有目的的写作。他说如果作家写的书改变了人的生活,他就实现了值得拥有的成功。艺术就是给人愉悦,使人在愉悦中获得道德的改善和智慧的增加。 论文正文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第一章,为后面进行伯吉斯创伤叙事作品分析奠定理论依据,主要讲述了创伤学和叙事学的理论,特别是创伤理论、归属理论、后现代叙事理论和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伤理论为伯吉斯提供了创伤叙事的主题灵感,使伯吉斯对人和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更为深刻、更有预见性,因此伯吉斯的创伤叙事主题广泛,既有战争创伤和种族创伤,也有家庭创伤和社会创伤。创伤理论也给伯吉斯提供了特效的叙事技术,使伯吉斯以典型的创伤症状为依托,进行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逻辑构架、言语选择。因此,伯吉斯创伤叙事中的创伤往往具有双重功能,既是叙事的对象和意义载体,又是叙事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叙事理论说明了伯吉斯创伤叙事的科学性。尽管伯吉斯的叙事手法显得很离奇,但是它符合文学创作的本质规律,特别是后现代叙事规律。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创作思想佐证了伯吉斯创作思想的卓越智慧。想象的逻辑比现实的逻辑更迷人。 正文第二块,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对伯吉斯创伤叙事作品的具体分析。第二章是对伯吉斯家庭创伤叙事作品的分析,第三章是对伯吉斯社会创伤叙事作品的分析。这两章重点分析作品中对致伤过程的叙述和创伤症状在叙事中的作用。第二章主要论述伯吉斯《比尔德的罗马女人》中的创伤叙事,说明了伯吉斯作品的双重叙事能力及幻觉和闪回在叙事中的作用。作品的表面文本显示的是:凌晨妻子“正在死去”的电话:致伤事件——连续多日的凌晨电话铃声:恐惧和痛恨步步加深,创伤形成中——电话铃声+电话中亡妻的歌声:幻觉真实化,创伤形成——电话中与亡妻长谈:见证创伤,暴露疗法开始——与亡妻多次电话对话:多次创伤暴露,疗伤过程中——咨询心理医生:哀悼,走出创伤。表面文本所表达的是亡妻给自己造成的创伤。表面文本下的潜文本是:凌晨电话:失去妻子——连续多日的凌晨电话铃声: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电话铃声+电话中亡妻的歌声:对妻子的思念达到极致——电话中与亡妻长谈:追回亡妻——与亡妻多次电话对话:与亡妻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咨询心理医生:与亡妻死后相聚。这样,潜文本表达的是爱的永恒和爱的价值。创伤症状幻觉和闪回是作品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实现作品双重叙事的高明手段。第三章主要论述伯吉斯《发条橙》中的社会创伤叙事,说明了伯吉斯作品的三重叙事能力和癔症在创伤叙事中的作用。从表面文本看,主人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恶性少年——改造治疗——良民——恶性青年。但是,叙事者通过元叙事手法非常明显地安排了一部潜文本,在潜文本中,主人公经历的是另外一个过程:正常人——连续伤害——癔症患者——一个落后了的正常人。在第三重叙事中,主人公的经历变成了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充满了犯罪行为的活生生的社会——国家政府实施一系列强制措施——社会表面的强力控制下的安定与和平——一个僵死的没有生命力、没有创造力的人人都被异化为机器的社会——一个依然有犯罪但是充满了具有人性的人的人类社会。作品第一重叙事即表面文本所表达的意义是:社会不安定分子天性邪恶,即使用严厉的惩罚手段进行惩处和警示也没有用,所以只能用奇特的改造技术,把他们改造成新人才能消除他们内在的恶性。作品的第二重叙事即潜文本所表达的意义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可以自由行使自己意志的埃里克斯被政府抓走进行管教,被认为效果不够好,接着又被政府当作新的治理措施实验品进行恶性改造治疗,结果疗效显著,于是被政府计划作为典型推广,这是政府新的治理措施的成功,也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先进方法,值得推广。但先前那个有血有肉、可以行使自由意志的人已经死去,代替他的是一个没有了自己情感和欲望选择能力、被消除了自己自由意志的被一种程序、一种机制完全控制的机器。第三重叙事即潜文本的潜文本所表达的意义是:人类社会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属性,人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属性,如果被用强制的机械性的方法进行处理,人将不再是本质意义上的人,人将被异化成没有情感、没有血肉、不能创造的所谓的人。如果一个社会充满了这样被改造过的人,这个社会就不再是人类社会,而是一个僵死的组织,一个很快走向死亡的没有生命力的肌体。在《发条橙》中,癔症是作品的轴心,是叙事的对象,又是叙事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手段及叙事意义的载体。在第三章中,伯吉斯的黑色幽默和语言游戏都达到了极致的程度,都超过了他的语言楷模海明威和乔伊斯。 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论述伯吉斯的战争创伤叙事和种族创伤叙事。这两章分析了作品中对创伤症状和创伤结果的叙述,重点分析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叙事技术。欧美创伤叙事作品多为战争创伤叙事、宗教创伤叙事和种族创伤叙事作品,伯吉斯的战争创伤叙事作品与众不同的是他把战争创伤放在宏大的叙事背景中,以“点到为止”的方法表现战争给参战士兵和普通百姓造成的创伤。第四章重点论述的创伤症状是《意图颤栗》中的“罪感”、《城垛映像》中的“认识错乱”和《老剑》中的“迷失”。在这里,伯吉斯的叙事方法虽然是点到为止,但是他的“点到”却是“一字千斤”重。有什么样的伤比怀着满腔热血和爱国主义热情去参军的年轻战士(英军战士)到头来却被关了起来因为他在中立地区杀死了敌国的给予了他很多帮助的外交官(德国人)还到处拿着证据(带着血迹的刀)炫耀、邀功更让人难过的伤?有什么样的罪感比到了被占领国(德国)看到被占领国的百姓(德国百姓)尸横遍街而恶梦连连时却被建议用惩罚被占领国的女人(德国女人)的方法来使自己心安更深刻的罪感?有什么样的心灵打击比战争归来的战士(英军战士)明明知道妻子会看见还对着家传的《圣经》手淫喷精所表现的战争对战士的打击更大的打击?伯吉斯叙事作品中的战争创伤主要是战士在战争中被毁掉了精神、信仰和对人的信念。与其战争创伤叙事主题相配套,伯吉斯采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意识流和叙事视角转换,既表现了伯吉斯的叙事能力,也向读者发出了解读挑战,使读者既被诱惑着又被干扰着阅读他的作品,从而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第五章是伯吉斯的种族创伤叙事,主要论述了伯吉斯对马来人(被殖民者)的创伤、黑人(被当作牲口劫掠、被奴役、被歧视者)的创伤和犹太人(被迫害者、被实施灭绝者)的创伤的叙述。种族创伤是最古老、最持久的创伤叙事的重要主题之一,直到今天被公认的世界最经典的创伤叙事作品还是种族创伤叙事作品(《宠儿》、《沉没》和《无命》)。与众不同的是,伯吉斯的种族创伤叙事采用的是折射方式,即以伤害者受到的伤害为主要叙事视角来反射伤害者对受害者的伤害。马来人的被殖民创伤主要是以马来职员对尽力救治他的儿子未成功的英国医生实施最残暴的蛊术夺走了英国医生的生命而表现出来的。黑人的创伤主要是以黑人在美国抓白人男孩割其阳物和美国黑人回到非洲领导民族运动见白人就抓走残害致死而残害的方法就是男女都被割去生殖器来表现的。犹太人的创伤主要是以领导过集中营种族灭绝行动的德国军官终日受恶梦侵袭最后大声痛骂希特勒来展示的。这样的叙事需要逆向思维进行解读。与此相一致,伯吉斯采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潜文本、自由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等叙事手法。叙事主题与叙事技术交相辉映,使伯吉斯的种族创伤叙事收到了奇、狠、黑但很机智、很敏锐、很犀利的独特叙事效果。 第三块是第六章,论述伯吉斯创伤叙事的历史地位。本章一方面对伯吉斯创伤叙事进行了理论总结,揭示了创伤叙事的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对伯吉斯的语言风格和创伤叙事技术进行了总结,说明了伯吉斯语言风格的师承关系和后现代叙事技术在伯吉斯创伤叙事中的作用和效果。这一章采用了广角形式,把伯吉斯的创伤叙事作品和世界最经典的三大创伤叙事作品(1993年诺贝尔文学桂冠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957年诺贝尔文学桂冠作家阿尔伯特·加缪的《沉没》、2002年诺贝尔文学桂冠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的《无命》)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伯吉斯的创伤叙事作品和这些作品在叙事主题和叙事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是伯吉斯叙事主题更广泛,即使是同样的主题,伯吉斯的叙事技术也更复杂,叙事技术的运用也更精练。三大经典都是种族创伤叙事作品,伯吉斯不仅仅有种族创伤叙事,还有社会、家庭、战争等创伤叙事。即使是种族创伤叙事,伯吉斯的作品中有更多的后现代叙事技术。即使是同样的技术,伯吉斯运用得更多变,如叙事视角的转换,伯吉斯往往连续使用多个视角,而不仅仅是两个视角或三个视角之间的转换。伯吉斯的黑色幽默和语言游戏更多。伯吉斯往往各种技术配套使用,相得益彰。伯吉斯的逻辑和语言综合驾驭能力非常强,很少有作品达到了他那样的程度。即使是伯吉斯之后的当代英国作家的作品与伯吉斯的作品相比也显得单薄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