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化学浸泡、开路电位、pH连续监测极化过程、X射线衍射以及三位视频显微镜技术共同研究了304不锈钢在蚀孔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该蚀孔模拟溶液是基于304不锈钢在3.5%NaCl水溶液中点蚀过程产生的浓缩性酸性溶液,模拟了金属离子在蚀孔内部的作用和水解的程度,测定了模拟溶液对304不锈钢点蚀的动力学信息,并对其中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304不锈钢在FeCl3溶液体系中的电化学信号和溶液的化学特征,以此表征Fe3+对304不锈钢点蚀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e3+水解是因为Fe3+和水中的OH-发生络合作用,溶液pH值随浓度升高呈线性下降趋势,当FeCl3溶液浓度为3.5 mol/L时,水解出氢离子浓度达到2.421 mol/L;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在浓度3.2 mol/L达到最大15.86 mA/cm2,随后浓度至3.5 mol/L时,自腐蚀电流密度不再变化,表明了稳态蚀孔生长后期,主要是受腐蚀产物扩散控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Fe2+对304不锈钢点蚀行为和Fe3+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随着FeCl2溶液浓度的升高,304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增大,而保护电位负移;当FeCl2溶液浓度至饱和浓度3.5 mol/L,水解出氢离子浓度为0.132 mol/L,自腐蚀电流密度为0.285 mA/cm2;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相比较,两者的氢离子浓度差值和自腐蚀电流密度的差值均达到一个数量级,表明了304不锈钢腐蚀过程中,阳极过程为金属的活性溶解,阴极过程主要是氢去极化作用,Fe3+水解程度强于Fe2+水解程度。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化学浸泡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蚀孔内模拟溶液对304不锈钢点蚀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了金属溶解速率最大的模拟液浓度为2.5 mol/L,2.5 mol/L可能为304不锈钢亚稳态蚀孔向稳态蚀孔过渡的临界浓度;饱和模拟溶液的开路电位最终稳定在-0.345 V,推测稳态蚀孔生长后期,蚀孔底部电位可能是-0.345 V。通过对三种饱和溶液的pH值测定及自腐蚀电流密度的测量,结果是自腐蚀电流密度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曲线呈正相关,且随溶液浓度降低,金属溶解速度逐渐下降,说明了蚀孔生长过程中,蚀孔内部金属离子呈浓度梯度分布,可能呈现稀释钝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