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得以迅速成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亦在不断拓展,民营企业融资缓缓步入了多元化时代。债务融资,作为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的一种,不仅满足了企业成长的资金需求,也为企业的未来带来了生机亦或毁灭。在民营企业融资行为中,依照资金融集后需要按约定归还本息的,称之为债务融资。受多方因素作用力之下,债务融资可以说是运用最为广泛的,现实操作中,亦如双刃剑一般,具有两面性:积极方面,经由外借资金以缓解资金压力,壮大自身,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谋求更多利润;发挥债务税盾功效,降减融资成本,拓展利润空间;降减企业自有现金流,提升资金使用率、优化股权结构等。消极方面,致使民企资金灵活性变差,增加偿债压力;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战略规划;引起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等后果的产生。可见,债务融资风险方面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采用理论阐述与案例解析二者相联结的叙述方式进行,首先对融资、融资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进行阐释;随后详细介绍了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及面临的风险,涵盖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原因、债务融资的方式以及融资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债务融资风险的类型、特点以及成因,并对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进行重点剖析;而后以辉山乳业为案例分析对象,层层递进,展开分析:先是讲述辉山乳业基本情况以及所在行业概况,并阐述辉山乳业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从背景、特点、组成等方面剖析辉山乳业融资中面临的风险,着重阐释致使辉山乳业债务融资风险爆发,资金链断裂的原因,通过数据资料证明,融资渠道单一、债务融资规划缺乏科学性、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不合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过度投资行为是重要因素;从而提出针对辉山乳业的相关对策以及案例启示。最后,针对前文的论述,本文提出相应的优化风险防范指导性原则,并从政府、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自身以及社会监管四个层面提出优化风险防范对策。政府层面,强化服务型政府机制,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银行业改革,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合理化、完善民营企业独立董事的监督制度;金融机构层面,严格审批程序与标准,合理贷款、监督款项使用,确保专款专用、强化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民营企业层面,做好融资筹划,确定适宜融资规模、拓展融资途径,充分利用融资资源、改良债务融资架构,降减债务融资成本、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考量企业内外部环境、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信用意识,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注重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社会监管层面,从自发监督到行业专业化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