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鳞被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在连锁图谱上的定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Cyprinus carpio L.)是世界主要水产养殖种之一。近几年,为解决鲤分子育种技术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筛选性状相关标记、图谱的构建以及性状QTL定位等,其研究的性状涵盖了生长、抗逆、理化等性状,而对鳞被性状相关标记的筛选与定位还未见报道。鳞被是重要的选育目标,其表型多样性为鲤遗传基础及分子育种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筛选并定位与鳞被相关的标记或基因对鲤分子育种技术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对鳞被覆盖分子机制的阐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黑龙江野鲤与松浦镜鲤F296个个体为实验材料,选用415个微卫星标记筛选鳞被相关标记,并于2个家系中进行验证。此外,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用于定位鳞被相关标记,并与斑马鱼基因组比对。最后,分析了基于鳞被相关基因的微卫星标记与4种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家系1中7个微卫星标记(HLJ2509,HLJ3227,HLJ3675,HLJ3766,HLJ3863,FGFR1,FGFR7)与鳞被呈极显著相关(P<0.01),在家系2和家系3的验证实验中,除标记HLJ3227在家系3中为显著相关外(P=0.012),其它均为极显著相关,这充分验证了7个标记的可靠性。在3个家系中,共发现有22个基因型为全鳞型个体所特有,2个基因型为鳞被缺失型个体所特有,存在显著差异,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全鳞为显性性状,散鳞为隐形性状所致。其中,2个基因型(FGFR1的基因型BB、FGFR7的基因型AB)在3个群体中均为全鳞型个体所特有的,而其他所发现的鳞被性状特有基因型只在其中的2个或1个群体中所特有,这可能是由于微卫星突变率高,不同家系其多态性不同所致。(2)本研究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由48个连锁群构成,包含241个微卫星标记,与鳞被极显著相关的7个微卫星标记全都定位在LG3上,因此,我们推测影响鳞被性状的基因可能成簇存在,且位于LG3上。其中FGFR1和FGFR7为依据基因fgfr1a序列设计而来,因此我们推测鲤fgfr1a基因应位于LG3上。与斑马鱼基因组的比对结果发现有6个标记存在其基因组对应区域,其中5个位于斑马鱼8号染色体上。查看对应区域及其上下游区域的基因,6个基因(atoh1a,ptch1,bmp1a,fgfr1a,fgf17,wnt5a)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结合本研究结果和前人的研究,这6个基因可能与鳞被的形成有关,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鳞被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3)为了解鳞被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家系2为研究材料,使用鳞被相关基因ant、eda、edar、fgfr在鲤基因组中的同源序列及上、下游序列中的155个微卫星标记,筛选与体质量(BW)、体长(BL)、体高(BH)、体厚(BT)4项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分析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6个微卫星标记表现为多态,各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在2~4个之间浮动,共检测到8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2.388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094;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24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9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321,其中23个微卫星标记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13个微卫星标记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说明这个家系属于中度多态性水平。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显示69%标记显著偏离平衡,人工选择压力和自交对家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SPSS17.0分析发现分别有10(27.8%)、7(19.4%)、7(19.4%)和11个(30.6%)标记与体质量、体长、体高和体厚存在显著相关性,并发现11个优势基因型。源于鳞被相关基因的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连锁的比例显著高于随机筛选获得的比例,以上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提示鳞被基因与所研究4种生长性状可能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学位
纳米级金属团簇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它拥有比体相材料更好的催化活性,因而在化工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其中由两种及以上的金属合成的纳米合金催化剂表现出比其单金属更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催化剂的形貌、大小及原子排列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用分子模拟和理论相图的方法,分别从这三个因素去研究铂基纳米团簇的结构及性能。首先,使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三种形貌(二十面体,十面体,立方八面体)的Pt基双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