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矽肺形成过程中肺组织FIZZ1蛋白和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FIZZ1与矽肺形成的关系以及沙利度胺对矽肺大鼠肺组织FIZZ1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矽肺组和沙利度胺组),每组18只。矽肺组及沙利度胺组均以气管内注入二氧化硅混悬液(100mg·kg-1)复制实验性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用同等方法注入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制备对照模型。第二天起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100 mg·kg-1)饲料喂养,其余两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后第7、30、60天各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放血处死,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观察实验性大鼠矽肺的发病过程,肺组织中FIZZl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胶原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1)羟脯氨酸测定结果:正常肺组织在第7天、30天、60天各个时间点羟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增加;而矽肺组从第7天开始逐步升高,第30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第60天升高更加显著;沙利度胺组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与矽肺组基本一致,但各个时间点含量均低于矽肺组,高于对照组。(2)HE染色:对照组未见明显病变。矽肺组各期均有肺泡炎改变,以第7天最重,可见肺泡间隔水肿,毛细血管增多,肺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渗出;第30天可见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泡间隔内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基质明显增宽,肺泡结构破坏,可见以Ⅱ期病变为主的矽结节;第60天肺泡结构进一步破坏,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见孤立或融合的矽结节,以Ⅲ期病变为主。以上结果证实气管暴露注入二氧化硅混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是成功的。沙利度胺组病理变化过程同矽肺组,但第7天炎性细胞渗出明显减少,第60天大鼠肺组织病变以Ⅱ期矽结节为主,病变分布范围亦小于矽肺组。(3)免疫组化观察:半定量FIZZ1蛋白结果显示在正常肺组织中,FIZZ1弱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矽肺组在第7天上述各种细胞阳性着色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第30天较第7天有所减弱,第60天明显减弱,但仍强于对照组;沙利度胺组的大鼠肺组织第7天、第30天及第60天细胞阳性着色均较对照组高,但与矽肺组相比,着色减弱,尤以第7天减弱最明显,但第60天不甚明显。(4)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肺组织在各个时段均有FIZZ1 mRNA的表达,但在正常肺组织表达较弱。第7天矽肺组FIZZ1 mRNA显著增加,第30天时开始减弱,60天时明显减弱,但仍强于对照组。沙利度胺组在第7天、第30天及第60天FIZZ1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但低于矽肺组,尤其是第7天的表达降低最明显,但第60天不甚明显,与免疫组化观察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结论FIZZl蛋白、mRNA在实验性大鼠矽肺发病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矽肺早期尤其是肺泡炎阶段FIZZl一过性异常表达旺盛;沙利度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矽肺大鼠肺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和FIZZl的异常表达,对实验性矽肺具有一定的阻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