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岛素肿瘤(Islet cell tumor)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又称功能性胰腺β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Functio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pancreaticβcells)。肿瘤以不受机体血糖水平调控而异常分泌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性低血糖发生为特点。Betatrophin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Angiopoietin-like proteins,ANGPTLs)继 ANGPTL1~7后的第八位新成员,主要表达于人类和小鼠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这一种可在血循环中被检测出的分泌蛋白,因结构与血管生素样蛋白家族成员ANGPTL3、ANGPTL4有高达20%的相同N端结构域又称为血管生素样蛋白八。Betatrophin蛋白是人类首次发现在胰岛素抵抗模型中能够特异性促进胰腺自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的多肽类物质。受此启发,我们首次对betatrophin与胰岛素肿瘤进行检测,为胰岛素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寻找潜在的突破口。本实验依据最新版的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样本进行严格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素肿瘤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betatrophin,并对其分组进行半定量比较,最终,我们还对胰岛素肿瘤组织中betatrophin进一步行双重标记免疫荧光定位检测。旨在初步了解和探讨betatrophin与胰岛素肿瘤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样本选自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患者手术切除的胰腺标本;实验分组:胰岛素肿瘤组、正常人体胰腺组、正常人体肝脏组;首先以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2010)为标准,完善人类胰岛素肿瘤组的病理诊断和病理分级,随后利用免疫组化法对胰岛素肿瘤及对照组进行betatrophin检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MOD值(平均光密度值)后分组半定量比较,最终对实验组进行insulin、betatrophin双标记免疫荧光定位检测。结果:人类胰岛素肿瘤组病理诊断:胰岛素瘤25例(其中胰岛素瘤G1期16例,胰岛素瘤G2期9例),胰岛素癌G3期2例。Betatrophin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几乎没有表达,在胰岛素肿瘤组中表达量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增高,P<0.01;胰岛素肿瘤组织的betatrophin表达量与肿瘤病理分级、良恶性诊断及患者患病年龄、性别、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双标记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提示betatrophin明显高表达于胰岛素肿瘤组织中,所有胰岛素阳性区域细胞浆中均显著、广泛、较均匀地表达betatrophin,胰岛素肿瘤组织少许散在的非胰岛素阳性区域胞浆亦有不同程度的betatrophin表达。结论:胰岛素肿瘤组织中betatrophin异常高表达,并且主要集中表达于β细胞胞浆中,提示高浓度的betatrophin有可能参与着胰岛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