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政府为应对严重的经济衰退,先后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实施了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消费、投资,克服通货紧缩的经济状态。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对日本来说更是一场灾难,金融危机逐渐发展为经济危机,在金融系统发生风险后实体经济也出现严重的衰退。特别是私人企业的收入迅速下降,私人财富大幅度减少,各类经济指标都表现出经济不容乐观之态势。与金融危机始发地美国相比,经济恶化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为了扭转日本长期以来通货紧缩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危机后经济的衰退,日本银行于2008年末再一次将短期利率降为零水平。紧接着,日本银行又在零利率的环境下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多是指在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后,中央银行采用多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经济体系内的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以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手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时间轴效应、资产负债表扩张效应和资产组合效应来刺激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增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经济复苏、金融体系及外汇市场稳定等多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此次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即为安倍经济学下,日本推出的刺激经济的第一支利剑。文章根据现有的理论,通过梳理日本90年代泡沫破灭以来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对日本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点及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文章首先运用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日本宏观经济数据对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说明。然后运用计量方法验证各个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日本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仅仅在降低长期利率、提升消费信心、稳定物价等方面发挥了有限的作用。日本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实现预定通胀目标,也没有增加私人部门投资,在改善贸易条件方面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