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我国并未就水上交通领域的刑事案件作出单独的立法,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难以解决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国内缺乏对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行为的专门研究,对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缺少有效的规制手段,不利于海上人命救助,明确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刑法定性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明确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性质首先要明确船长之概念,船长是指船舶的实际负责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船长的救助义务都是法定的、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并未就水上交通领域的刑事案件作出单独的立法,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难以解决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国内缺乏对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行为的专门研究,对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缺少有效的规制手段,不利于海上人命救助,明确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刑法定性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明确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性质首先要明确船长之概念,船长是指船舶的实际负责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船长的救助义务都是法定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此外,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作为一种典型的不作为行为,其包括了先前行为致人危险下的不救助、他陷风险下的不救助以及紧急情况下的不救助。相比较于境外,我国对于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刑法规制是不足,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立法层面上,我国并未设置“船长见危不救罪”,缺乏对水上案件特殊性的考虑;司法层面上,司法实践中多以交通肇事罪逃逸解决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但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无法等同于交通肇事逃逸。境外规制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以专门罪名规制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如俄罗斯;以遗弃罪规制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如韩国;在相关船员条例中做出特别规定,如我国台湾地区。结合境外立法经验及我国相关司法实践,船舶肇事致人于危险的情况下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构成故意杀人罪、自陷风险和紧急情况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构成遗弃罪存在正当性。一方面落水人员溺亡可归因于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主观心态是故意;海上搜救中心的救助条件苛刻和第三方船舶救助的可能性较小等原因使得水上人命的救助依赖于船长,船舶肇事后的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另外一方面,我国遗弃罪保护的法益是公民的人身安全,犯罪主体是有救助义务的人,遗弃行为包含不救助行为,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可能构成遗弃罪。海洋不同于陆路,其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以故意杀人罪或遗弃罪规制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海洋的特殊性。在船长不履行救助义务认定遗弃罪上需要明确的司法对策,包括明确遗弃罪保护的法益,明确遗弃行为的认定标准,明确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罪的区分标准以及明确船长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方式。
其他文献
竞价排名服务作为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自产生以来便颇具争议,尤其是在2016年“魏泽西事件”发酵后该服务更是被热烈讨论,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竞价排名究竟性质如何、在搜索引擎中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的服务商是否应承担审查义务以及承担审查义务范围的讨论。目前在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于竞价排名服务的性质主要存在两种争议,一是认为竞价排名仅仅是技术手段产生的一个链接,二是认为竞价排名服务属于广告,但通过近五年的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首次增设探望权条款,弥补婚姻家庭法该领域的缺失,使得父母离婚后父,母中未与子女共同居住的一方相处,会面之权利有了制度性保障,对于我国民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时移世易,我国首部《民法典》业已出台,关于探望权之立法却无甚改进,致使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文章围绕不同的探望权主体之探望权行使方式应当有所区别这个核心观点展开论述,从结构上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我国探望权在立
美国对华“301措施”是美国针对进口中国的产品加征额外的关税。美国在行使“301措施”时,前期进行了“301调查”,该调查的理论支撑为“301条款”。“301条款”存在的必要性颇具争议性。另外,2017年美国对华发起的新调查是因为美国认为中国某些方面的举措给美国商业利益带去不利影响,从而对中国采取附加税等措施。“301措施”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合法权益,也不符合WTO相关贸易规则,即《关税与贸易协定》
由于各国收养法律制度的差异,跨国收养的法律适用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从分析跨国收养的法律适用应予考虑的因素入手,对跨国收养的法律适用方法和原则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跨国收养的法律适用规定进行评析。本文分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跨国收养法律适用中应予考虑的因素。虽然在具体的规定上存在差异,各国收养法律制度中都规定了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收养根据法律规定而成立,是法
国际司法程序是解决国家间海洋划界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关海洋划界的重要法律原则和划界方法与司法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默示协议具备划定国家间海洋边界的效果,但实践中极少有判决认定默示协议的存在。为探究其中原因,可以从默示协议的概念内涵以及国际司法机构对认定默示协议的考虑因素及所持标准等方面切入。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作为国际司法机构,在默示协议的认定问题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在判决中不断明晰了默示协议概
2018年3月,两高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检察公益诉讼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正式的建章立制。本文首先分析该诉讼当前的立法与实践现状,接着对所面临的困境,形成困境的成因及相应的解决困难的出路三方面展开,以解决该制度运行以来面临的一系列的困境。第一部分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首先,该诉
现如今,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最近几年,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形成阻碍,不利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审理生态环境案件的数量急剧增长。反观已有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路径,对于维护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显然还不够。故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便有了产生的条件。然而,由于目前该诉讼仍然是一种有待完善的司法救济方式,同时也因为这种诉讼类型和已有
2019年实施的《电子商务法》沿用了通知删除规则,第42条规定的恶意通知加倍赔偿责任是创新之举。该规则被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但不断增加的案件表明,恶意通知在实践中存在突出矛盾未解决。一是恶意通知的认定标准问题。根据既有案件的常见情形,以权利人是否具有真实知识产权,将恶意通知分为缺乏权利基础的恶意、具有权利外观的恶意及具有真正权利的恶意三种,其中具有合法知识产权却虚假通知的权利人为恶意通
《侵权责任法》将多数人侵权划分为共同侵权、共同危险行为和数人分别侵权三类,由于数人分别侵权的行为模式、责任承担形式等都有别于共同侵权、共同危险行为,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数人侵权类型也得到了实体法学者的认可。目前,数人分别侵权理论及实务中争议最大的当属诉讼形态的界定和选择问题,也就是如何在诉讼法上明确数人分别侵权的诉讼形态,以正确地适用数人分别侵权案件的审判程序。现有文献多是从共同侵权的角度探讨多数人侵
在对房企破产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购房人和其他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购房人在房产交易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因此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和关心,这不仅是对购房人生存权利的保护,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所以如何在房企破产程序中实现对购房人权益的保护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部分罗列了目前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对购房人权利进行优先保护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规范层面与破产实践层面。房地产企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