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两代是山左诗歌史上的辉煌时期,济南、青州等传统文化区人文荟萃,大家迭出,偏居一隅的弱势文化区登莱二州也呈现出诗歌创作活跃的局面,其发展势头甚至有超越传统文化区之势。明清山左登莱二州文学的这种发展势头引人注目,也令人思考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引入探究山左登莱二州的诗歌创作是否与山左其他区域有所不同。本着见微知著的立场,本文以莱州府即墨地区望族蓝氏、黄氏、杨氏为研究对象,探讨即墨地区望族兴起与诗歌创作繁荣的深层原因,以期揭示山左齐鲁文化与即墨区域文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丰富明清时期山左望族文化与文学的个案研究。本文分为绪论、上编、下编。绪论扼要论述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对本论题的学术史进行了回顾,就本论题的研究时段、研究地域、研究对象等相关概念加以界定。上编三章,为总论部分,探讨明清时期即墨望族兴起与发展的深层原因、地域文化影响之下即墨地区望族的诗歌风貌和即墨地区望族的文学交游情况。下编包括三章,为个案研究部分,着重研究明清时期即墨诗歌成就最为突出的黄氏、蓝氏、杨氏三家的家族文化与诗歌创作。第一章探讨明清山左即墨地区望族兴起与发展的深层原因。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清明之世与声教首及的政治环境。本节从政治层面上探讨即墨望族兴起的原因,指出明初制定的休养生息等各项政策,明统治者的勤廉施政,使明初的政治环境安定清明;兴办学校、科举规范化等文教政策,使士子有向上流动的途径,这为即墨望族通过自身努力而兴起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而清初山左“声教首及”的政治形势及清廷及时实施的科举政策,是即墨望族能历经改朝换代之痛却能持续发展的原因。第二节为移民开发与海运贸易发达的经济环境。本节从经济方面探讨即墨望族兴起的原因,指出明初即墨以军户为主体的移民的大量输入,改善了即墨农田垦殖的落后情况;胶莱运河及海上运输线的开通,促进了即墨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第三节为区域文化与家族文化环境。明清即墨地区望族的兴起及发展得益于即墨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与该地区望族自身密切相关。他们建立书院,搜集整理乡邦、家族文献,进行家族文化的累积与建构,从而保证了本家族的持续发展。第二章为区域文化与即墨地区望族的诗歌创作。本章共分三节,探讨明清即墨地区的文化对望族诗歌的影响。第一节为道教文化与即墨望族诗歌中的仙隐之风。即墨地区古代隶属于齐,道教文化盛行,崂山更是“神窟仙斋”、道教名山,因而即墨望族的诗作题咏即墨、崂山形胜,吟咏道教宫观、描写道士生活,抒发超脱尘世之想,在诗歌内容及艺术表现上均带有浓郁的道教道家色彩,佛教文化对即墨望族诗歌的影响则相对小。第二节为海洋文化与即墨望族诗歌中的海洋色彩。明清时期的即墨濒临海洋,海洋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海洋波浪壮阔、神秘瑰奇的美景、异于内陆的海边风土人情,也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仙的传说,秦始皇东登琅琊、汉武帝遣人跨海求福、徐福东渡采药的史实,这些海洋文化的内容都在即墨地区诗人的笔下一一展现,使即墨望族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海域色彩。第三节为儒家文化与即墨望族诗歌中的家族意识。山左是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明清即墨望族成员生活于浓厚的齐鲁儒学环境氛围中,以儒起家,亦以儒传家,无论为人为官,还是为诗,都深受齐鲁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祖德乡贤的尊崇、对小辈的谆谆教诲与爱护,对兄弟子侄间的亲情,体现了他们对儒家文化中孝悌思想的践行。第三章为明清山左即墨地区望族的文学交游考。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为蓝田与明正嘉年间诗人的交游考。蓝田交游广阔,他早年参加丽泽诗社,与杨慎、张含交游,晚年参加海岱诗社,与冯裕、刘澄甫等人交游唱和,同时还与“前七子”的边贡、王廷相等诗书往来。蓝田的文学交游反映了明正嘉年间在复古诗潮风靡诗坛的表象下诗歌创作风尚的复杂性。第二节为清初即墨黄氏交游考。本节从三个角度考察了即墨黄氏家族成员的交游情况。一是考察以黄培、黄坦为中心的交游。黄氏与顾炎武的交游是建立在同是遗民的基础上,而他们在黄培文字狱中的友谊破裂也是基于当时二人不同的遗民心态与个性。二是考察以黄培等黄氏家族成员与宋继澄为中心的交游。黄培、宋继澄等人交游唱和,他们所结的“丈石诗社”具有反清复明的时代特点,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丈石诗社”是山左遗民诗社的一个缩影。三是考察以黄垍为中心的交游。黄垍和名列“金台十子”的曹贞吉、颜光敏等山左诗人唱和,也与宦居即墨的周斯盛、董剑锷等人结社,他的交游活动形象地反映出清初山左即墨诗坛唱和活动的活跃。第三节杨还吉的文学交游考。本节分别考察了杨还吉与施闰章、诸城十老、莱阳遗民的交游情况,还就杨还吉应诏博学鸿儒时的交游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考述。杨还吉的交游对象既有明朝遗民,又有清廷新贵,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态势。第四章为即墨蓝氏研究。即墨蓝氏是即墨望族,也是诗歌世家,自蓝章始,诗书传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考述蓝氏家族的世系,描述蓝氏家族的基本发展情况,本节后附即墨蓝氏家族世系简图、进士、举人科举情况一览表。第二节为即墨蓝氏著述考与诗歌创作简论。本节详细考述蓝氏家族成员的著述流传情况,探讨蓝氏家族成员诗作风格,并于本节后附蓝氏著述一览表。第三节是蓝田的个案研究。蓝田的诗歌创作题材较同时代诗人并无明显的拓展,但其诗描眼前景,写身边事,抒真感情,清雅可观,呈现出不同于明中期复古派的清新之风,而且在意象的运用及情感的表达方面深受道教文化与道家思想的影响。蓝田的杂记、志传闳大畅朗,率直简澹,不乏佳作。本节的蓝田交游,是对本文第三章蓝田文学交游的补充,侧重于他与地方官员的交游,更广泛地呈现其社会交际网络及社会影响力。第五章为即墨黄氏研究。即墨黄氏是清初科举文化世家,由黄宗昌、黄培、黄贞麟、黄立世等组成的即墨黄氏诗人群,人数众多,在即墨诗坛和文化界影响最大。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考述黄氏家族的世系,描述黄氏家族兴起、发展、衰落的基本过程。本节后附即墨黄氏家族世系简图、进士、举人科举情况一览表。第二节为即墨黄氏著述考及诗歌创作论。本节详细考述黄氏家族成员的著述流传情况,探讨黄氏家族成员诗作风格,并于本节后附黄氏著述一览表。第三节为遗民诗人黄培的个案研究。黄培之诗倾吐其遗民情怀,包含浓重的反清怀明思想,风格慷慨激昂,悲壮沉郁,发出明清鼎革时遗民心声的最强音,在以展示田园生活,追求隐逸情趣的山左遗民诗中独树一帜。第四节为性灵诗人黄立世的个案研究。黄立世《柱山诗话》中的诗歌主张既受同时代诗人袁枚的“性灵说”影响,讲求性灵,又受山左儒家诗教的熏染,重视道德、涵养,其诗歌主张打上了山左地域文化的鲜明烙印。黄立世的创作是其诗歌主张的体现,他的亲情诗平澹之中深情无限,闪烁着人性的光彩;其岭南风物诗描绘岭南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在山左诗坛上独具特色,为我们了解岭南的风土人情打开了一扇窗口,其纪游诗中的思乡羁旅情绪则唤起同为宦游人的共鸣。第六章为即墨杨氏研究。杨氏由浙江秀水移居即墨,是由武转文的官宦世家,诗歌创作是其家学的主要内容。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考述杨氏家族的世系,描述杨氏家族的基本发展脉络。本节后附即墨杨氏家族世系简图、进士、举人科举情况一览表。第二节为杨氏著述考和创作论。本节详细考述杨氏家族成员的著述流传情况,探讨杨氏家族成员诗作风格,并于本节后附杨氏著述一览表。第三节是杨还吉个案研究。杨还吉之诗因题材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其关注民生之作质朴写实,其山水田园诗灵旷深秀,其咏史怀古诗浑雄深郁,其描写亲情友情之作则真率简澹,在即墨望族诗人中,其艺术成就“非行辈所能及”。本文附录有三,分别是清代山东地图、清代山东莱州府地图和明清登莱二州望族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