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已成为临床应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最重要血运重建方式,虽然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中仍然无法规避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这也使得医学界对ISR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多年来从未停止。目的:本研究将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影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3~2015.11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总计64例),一部分植入DES(n=18),另一部分应用DCB(n=46)。DCB组及DSE组均首先应用普通球囊对ISR进行预扩张,之后应用DCB,扩张时间不少于60s。DCB及DES尺寸依据ISR病变及原支架长度和直径来选择。术前各组均充分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肝素化,术后双抗治疗时间DES组至少12个月,DCB组至少1个月。应用定量造影分析(术前和术后均在独立的核心导管室应用QCA系统对病变进行评估),测量中以导管直径作为校准标尺,最小管腔直径均选择舒张期的造影图像测量)评估术后即刻效果。并记录了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包,所有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MACE事件发生率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基线一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等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DCB组糖尿病患者比例偏高,平均年龄较大。定量造影分析示术前DCB组参考管腔直径相对较小(2.55±0.39mm,DCB组vs.2.98±0.78mm,DES组,P=0.053)。术后DSE组直径狭窄率较小(18.36±7.32,DCB组vs 14.15±4.62,DES组,P=0.006)。6个月随访记录DCB组MACE事件13例,发生率28.26%(其中7例为靶病变血运重建TLR、3例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为心源性死亡);DES组MACE事件5例,发生率27.78%(其中4例为靶病变血运重建TLR、1例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0例为心源性死亡);MACE发生率无差别(P=0.969)秩相关分析示参考管腔直径是术后MACE发生率唯一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率-0.29,95%可信区间:-0.524;0.40,P=0.02)结论:(1)药物涂层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处理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安全有效。(2)参考管腔直径的大小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3)药物涂层球囊依靠开通血管同时,避免多次植入永久性支架对冠脉解剖结构的破坏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