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松材线虫发育特征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其病原松材线虫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林业生物检疫对象。自1982年传入南京后在我国迅速蔓延扩散,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发了难以遏制的生态灾难。松材线虫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面对的生态环境必然是不同的,而其是如何适合环境并在新的环境中生存繁殖的值得我们研究。温度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因此,本研究以温度为切入点进行试验,探讨了不同温度下松材线虫的发育过程、历期及松材线虫卵和体长、a值响应温度和不同性比配对的变化,并对不同培养条件下松材线虫的性比进行研究,对性别决定基因mog-2进行了克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50C和250C下松材线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松材线虫的胚胎发育在形态和发育历期上存在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线虫的体长、a值均增大,运动性也增强,松材线虫的发育历期受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减少。线虫的胚后发育不同阶段的发育时间在线虫的整个胚后发育历期中所占比例不同。卵孵化到二龄发育时间和二龄到三龄的发育历期所占总发育历期的比例较大,两个阶段总的发育时间占了总发育历期的50%左右。而从成虫到产卵所需时间所占的比例最小。对松材线虫响应温度产生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在最适温度250C下线虫卵及成虫体长最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线虫的卵、体长和a值均增大,在150C最大。通过对15℃下松材线虫的持续驯化,得到了稳定遗传的线虫虫株。250C下培养的松材线虫转入15℃下培养后线虫的体长显著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线虫的体长减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松材线虫通过持续培养改变形态大小适应新的环境。对不同环境培养下松材线虫的性比进行研究。松材线虫的性别分化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下松材线虫的性比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25℃下线虫性比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线虫性比均减小。根据已得到结果模拟松材线虫温度变化的趋势线,得出性比在20-25℃之间取得最大值。不同光照条件对松材线虫的性比也产生影响,黑暗培养比光-暗交替培养下线虫的性比大。人工模拟不同性比配对下松材线虫交配,发现在不同性比配对下松材线虫产卵的大小及卵发育到成虫的体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雄比1:1配对下产的卵较大,发育的成虫体长也较大。而雌雄比3:1配对产的卵较小,卵发育的成虫体长也较小。此外还探索了松材线虫性别决定关键时期,初步将性别决定时期锁定在胚胎孵化阶段。克隆了松材线虫性别决定基因mog-2,经分析该基因全长953bp,包含110bp的内含子,843bp完整的ORF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编码28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68.38kDa。将测序序列与GeneDB上公布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BLAST结果发现,测序序列与GeneDB上公布的序列相似性为99.37%,在编码区有6个碱基差异。将测序序列翻译的氨基酸与GeneDB上公布的序列翻译的氨基酸进行同源性比较,BLAST结果发现,测序序列翻译的氨基酸与GeneDB上公布的序列翻译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8.58%,有4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对36例根尖尚未形成的年轻恒牙由于创伤或感染导致冠折露髓的治疗效果探讨.方法:36例患者共48颗患牙,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而选择根尖诱导成形术、活髓切断术以及直接盖髓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另选取我
目的:讨论采取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6月收治治疗的18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都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
目的:观察温阳祛湿通络合剂治疗CRF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C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温阳祛湿通络合剂;对照组口服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地理生态环境十分复杂,有着丰富的真菌生物资源。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明新疆地区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资源及其生物学特征。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丛枝菌根
目的:分析胃溃疡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通气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37例)及有创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