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一见字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的简帛文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这批材料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也非常丰富。它真实反映了三国东吴地区的经济关系、社会交往、民俗风情等信息,为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赋税、司法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而且也为後世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字提供了依据。由於三国时期遗留下来可供人们研究的资料很少,因此《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发掘与出土就具有了相当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本文所谓的“一见字”,就是指一部文献或材料中前后只出现了一次的字。据统计,在已经刊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共有一见字841个。它们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些一见字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利於对三国时期的偏字僻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利于理清这些字的发展轨迹。虽然《走马楼三国吴简》的用字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整个三国时期文字的应用情况及发展面貌,但却仍然可以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字提供重要的线索。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从选题意义、研究依据的材料及其研究现状、字频及一见字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等方面概述。  第二章,主要是对《吴简》一见字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对这些一见字的特点和一见的原因进行研究。  第三章,主要对《吴简》一见字的结构进行研究,包括一见字的平面结构、深层结构和造字结构。  第四章,主要对《吴简》一见字的特殊用法如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与讹误字等进行研究。  第五章,主要对《吴简》一见字的生命力进行研究,包括哪些字发展至今且成为常用字,哪些字在发展中消亡了,还对那些消亡的字消亡的时代以及消亡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师需要诗意涵养,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灌溉,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师需要
期刊
裴夷直和钱珝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也是这一时期存诗较多的诗人。据《全唐诗》所载,裴夷直现存诗一卷,共计53首,钱珝现存诗一卷,共计108首。二人所处时代较近,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体
动物形象在佛经文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常作为诸佛菩萨坐骑或手持物。动物虽身处畜生道,但与人类有平等的地位,也可以平等地证得解脱智慧。狮子,象,大雁,牛,鹿和孔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