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队军官有计划地退出现役安置到地方工作,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2001年以来,全国的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基本上安置于各地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公共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选择转业回山西安置的这一支绿色人才队伍,经过军队的服役锻炼,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他们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山西省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中,一部分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在新的单位新的岗位上明显表现出不适应,以至于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甚至发生要求退回部队的现象。人岗不相适应,这样不但消磨了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个人的积极性,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而且还影响了地方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公信度。因此,如何在山西省或者更大范围内实现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人岗相适,成为当前推进山西“六大发展”,甚至是深化军队和国防改革、深化公共人事制度改革中必须正视和破解的难题。本文从研究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中人岗相适基础理论和概念界定出发,通过对军地各主管部门、160多位山西省直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进行安置政策、岗位设置、培训教育等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性的整理与呈现,通过叙述性的表达方式最大限度地反映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生态和心理特征,进而指出山西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过程中人岗不相适的问题,并按照完整的安置流程,重点分析了山西现行“积分选岗”安置政策所带来的人才双向束缚、拟定安置计划的依据倾向、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形式化等关键原因。最后提出了实现山西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人岗相适的建议: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安置机制、科学合理的安置计划、实质性的教育培训,为实现山西在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中做到“职得其人,人得其职,人职相宜,相得益彰”提供可靠的建议和路径,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侧重通过对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话语性的表达方式从内外部两个视角来阐述相关群体对山西现行安置现状的态度,从中指出山西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过程中人岗不相适的问题,并在对访谈记录进行剖析中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保证了分析问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探索路径的过程贯穿了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的全过程,有收有放,立足基础的着眼点,突出重点,力求使路径完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