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具有"高增长、高通胀、高波动"的相关特征,而进入本世纪以来,用数值水平来进行衡量的话,我国经济将进入"高增长、低通胀、平稳化"的轨道,同时通货膨胀惯性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宏观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产出和物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菲利普斯曲线来进行刻画,菲利普斯曲线这一理论模型自被提出以来,就被不断的修正和加以完善,一方面它可以很好的描述通货膨胀短期的动态变化特征,另一方面其在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中也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合理刻画通货膨胀动态变化特征,为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趋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预防和化解通货膨胀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此外,为了制定最合理的货币政策也应该对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在研究菲利普斯曲线动态特征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这一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动态特征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按照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演变过程对其进行了概述,由于基于不同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代表的含义不同,因此本文就对其中的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基于2001年1月至2016年2月的同比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根据HP滤波的分离结果,从定性角度判断通货膨胀率的动态特征,随后的定量分析就建立在简单AR模型和两状态的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基础上。最后,本文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基于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和混合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实证研究,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一部分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具有明显的("双阶段")动态变化特征,而且在不同状态下,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也不尽相同。"高通货膨胀区制"中,通胀惯性(πt-1)系数(0.516)略高于通胀预期(Etπt+1)系数(0.48);在"低通货膨胀区制"中,通胀惯性(πt-1)系数(0.45)要明显小于通胀预期(Etπt+1)系数(0.536);但产出缺口系数并不显著,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实证研究中,产出缺口不显著是普遍存在的现象(Rudd and Whelan,2005)。从这一点上分析,我们并不能做出如下的论断:现实的经济走势在短期通胀压力中没有起到作用。由于在"高通货膨胀区制"下产出缺口的估计值要高于"低通货膨胀区制"下的估计值,因此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期的通货膨胀水平与产出缺口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通货膨胀会随着产出缺口的增加而增加。经过实证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从降低通胀惯性和管理通胀预期两方面入手。基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施行中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以下建议:根据我国的当前经济所处的通货膨胀区间,央行应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如在"高通货膨胀区制"中,央行可以通过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对冲"力度以及提高相应的存款准备金率来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低通货膨胀区制"中,央行可以通过增加公开市场逆回购的操作次数、利用价格杠杆来稳定社会公众预期,从而减缓"低通货膨胀区制"所可能带来的经济陷入衰退或通货紧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