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手段(针刺、刮痧)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CK、LDH的作用及其对骨骼肌组织形态与结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改善作用的机理及其差异。方法选用40只采用经典大鼠下坡跑离心收缩运动模型制备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成功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刮痧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其中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刮痧组采用局部刮痧治疗,治疗7d后取材。模型对照组不做治疗,造模结束后处死取材;自然恢复组不做治疗,造模结束笼内自由活动7d后取材;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造模,笼内自由活动直至取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性分析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对各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1.ELISA法检测不同干预手段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的变化情况CK:(1)针刺组及刮痧组大鼠血清中CK的活性随着治疗的进行下降显著,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其差异也同样显著(P<0.05)。表明针刺及刮痧治疗手法均能明显降低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CK的活性,且其影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2)针刺组与刮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CK活性的影响明显优于刮痧治疗手段。LDH:(1)针刺组及刮痧组大鼠血清中LDH的活性随着治疗的进行有明显的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及刮痧治疗手法均能明显降低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LDH的活性,且其影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2)针刺组与刮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LDH活性的影响明显优于刮痧治疗手段。2.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不同干预手段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组织形态的影响作用SD大鼠股外侧肌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肌纤维排列整齐,大小一致,胞膜完整,界限清楚,胞浆均匀,胞核正常,无增生、肥大或固缩,无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切片中可见横纹;模型对照组肌纤维断裂,明显坏死、变性,排列紊乱,大小不一,胞界不清,胞核变大,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扩张充血明显,切片中横纹模糊;自然恢复组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大小不一,胞界欠清,胞核略大,组织水肿有所减轻,炎细胞浸润略减,但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刮痧组肌细胞分布稍均匀,胞界尚清,胞浆均匀,胞核略大,组织无水肿,炎细胞浸润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有所改善,无充血;针刺组肌纤维无明显变性,排列整齐,胞界清楚,胞浆均匀,有少量胞核略大,炎细胞浸润较少,有轻度增生。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干预手段下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性分析检测针刺组及刮痧组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其差异同样显著(P<0.05)。表明针刺及刮痧治疗手法均能明显提高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且其影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且针刺组与刮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说明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刮痧治疗手段。4.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对不同干预手段下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针刺组及刮痧组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刺及刮痧治疗手法均能明显提高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且其影响明显优于自然恢复组。且针刺组与刮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股外侧肌中结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刮痧治疗手段。结论1.针刺及刮痧均可降低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CK、LDH的活性,对其骨骼肌组织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提高股外侧肌中结蛋白的表达量。2.相比之下,针刺对降低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CK、LDH的活性、改善骨骼肌组织形态及提高股外侧肌中结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刮痧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