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可使催乳素(PRL)分泌和释放增多,临床上大多抗精神药均有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应用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清PRL水平增高。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但作为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可作用于结节-漏斗通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中PRL的升高,引起高催乳素血症(HPRL)。阿立哌唑是一种具有D2受体部分激动作用的抗精神病药,从理论上来说,能够改善其它抗精神病药所致的HPRL,国内外研究报导可辅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HPRL,但其治疗HPRL具体适宜的剂量,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HPRL的治疗效果,在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最大幅度的减少药物副作用,为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确定阿立哌唑发挥其治疗利培酮所致HPRL的最适宜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及门诊病例60例,这些患者均已应用利培酮治疗4周以上,年龄在18-45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2.5mg/d)、中剂量组(10mg/d)和高剂量组(15mg/d),每组患者例数均为20例。入组病例在维持原利培酮治疗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合并不同剂量的阿立哌唑口服,服用的阿立哌唑剂量由随机分配到的剂量组决定。连续此治疗8周,所有患者均临床观察8周。观察记录的时间点分别为基线、研究治疗4周末和治疗8周末。于各观察时间点晨起,抽取肘部静脉血5ml,检测血清PRL水平;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受试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分,进行药物治疗效果的判断。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受试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PRL水平在基线水平相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测定的血清PRL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血清PRL水平数据与低剂量组数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中剂量组血清PRL的数值与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测定的血清PRL的数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血清PRL水平在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与基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血清PRL水平在治疗第4周末及第8周末所测数值,与基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的各观测点所测血清PRL数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治疗第4周末和治疗第8周末,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中PANSS量表评分总分、各项阳性因子症状评分、阴性因子症状评分及精神病理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ESS评分在基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高剂量组TESS评分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TESS分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剂量组中出现的恶心、口干、失眠、静坐不能、便秘和肌肉震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立哌唑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对利培酮所致PRL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剂量与高剂量效果相当,二者均优于低剂量。2.阿立哌唑高剂量所致嗜睡等药物副作用较大。3.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HPRL最佳使用剂量为1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