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贤亮的早期作品多取材于自身经历的苦难生活和生命的挣扎及罪孽的省思,他赋予作品强烈的悲剧气氛,沉实、厚重、耐人寻味。他把当代知识分子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交叉的环境中,探讨他们的沉沦与超越,剖析他们负荷着时代痛苦而探索前行的受难灵魂,从而深思民族心理和性格的改造与重建,而正是这种对人的重视与探索使他的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极左时期人性几近陷落的文学语境下,张贤亮将有缺陷的人性和美好的、健全的人性分别了给予作品中的右派知识分子和西部女性,这些人物在他的统领下,一路突围,实现了对人性的开拓与贡献,其中,尤以《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最典型,充分展现了极左年代里人性受到极度压抑的悲惨情景。
本文正是以这两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人性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与欲望,尤其突出欲望与救赎的博弈过程。虽然人性也包括其它方面,但总的说来,马缨花对章永璘主要起了情感的救赎作用。她是单亲未婚母亲,却体现了三重叛逆精神,具有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至情”超越了一切,抹平了文化的差距,直至超越肉欲本身,把章永璘从本我的欲提升到超我的情。而黄香久对章永璘主要起了欲望的救赎功能。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具有原始野性的崇高之美和回归到人类最初本能的荒原气息,把章永璘从超我的情救赎回归到本我的欲。两个女性主人公以自己苦难中的人性之美救赎了男性主人公章永璘的人性之苦。
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细读,指出张贤亮对荒谬岁月中生命本能与精神追求的关系的反思,以及这些反思与追问背后对残缺人性的思考,并将张贤亮作品的救赎主题与同时期的其他“伤痕小说”作一比较,指出这两部小说的人性救赎的异同以及所达到的人性深度和超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