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活动期肾虚血瘀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二聚体(DD)的影响。 方法:将纳入的60例RA病人随机分配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美洛昔康,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汤药补肾化瘀方。8周后,观察两组VEGF、DD的表达情况,两组症状、体征、患者和医生的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日常活动健康指数(HAQ)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情况。 结果:试验组治疗8周后VEGF、DD分别为(48.87±15.87)pg/mL、(0.83±0.44)mg/L,对照组治疗8周后,VEGF、DD分别为(76.08±12.91)pg/mL、(1.23±0.65)mg/L,两组治疗后VEGF、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治疗后VEGF、DD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72.4%(21/29),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χ2=8.967,P=0.003;χ2=4.584,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RF、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不良反应在试验组3例(10.00%),对照组10例(34.48%),两组比较(χ2=5.14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补肾化瘀方治疗活动期RA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抑制疾病炎症水平,从而降低疾病活动度,且不良反应少; 2.补肾化瘀方可有效降低VEGF、DD水平,抑制血管新生,阻止对骨与软骨有损害的血管翳形成,降低血管内皮损害、改善血流状态,有益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3.VEGF、DD可作为RA疾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