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钨锡矿田位于我国华南成矿省南岭中段中生代钨锡铅锌稀有稀土矿成矿带桂东北富贺钟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新生代南华褶皱系滨太平洋陆缘活动带桂东南-桂东北云开陆缘弧褶皱带,是燕山期云开陆缘弧背岩浆岩带活动最强烈的区域。珊瑚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极为明显,前人曾从地质力学、地洼学说等理论对其做过较多研究和论述。本文试图从板块构造的理论出发,以区域及矿田级构造为基础,利用构造动力学的分析方法,重点突出对小构造(成矿裂隙构造)研究,系统分析矿田构造变形类型、变形机制、构造演化历史、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及其对成矿的控制。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矿田构造演化经历了扬子裂陷阶段(加里东运动)、江南地台阶段以及南华双向陆上造山三大阶段,控制成岩成矿的构造都是发生在自晚三叠世以来(“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的南华双向陆上造山阶段。按构造形迹发育特征,可将矿田分为东部近南北向褶皱-断裂带系统、中部北东向断裂挤压-剪切带系统和西部东西向褶皱-断裂带系统3个构造区,其中中部构造系统区是最重要的成矿区。(2)珊瑚矿田构造变形类型有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矿田内的断裂、裂隙为脆性变形,褶皱属于脆性向塑性变形的过渡类型,断裂和褶皱中的流劈理、韧性剪切带等为塑性变形。(3)长营岭钨锡矿床成矿前构造,从盖层褶皱开始到基础裂隙的形成为止;成矿期构造是在新的构造应力条件下形成,是成矿裂隙生成与裂隙张开充填交替发展;每一次交替构成一个成矿阶段,整个成矿过程包括三次成矿裂隙生成及四次张开充填,组成四个成矿阶段;成矿作用由弱变强,以第二成矿阶段最强。(4)盐田岭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06±13Ma;长营岭钨锡矿床长石脉的蚀变白云母Ar-Ar年龄为100.84±0.72Ma和102.7±1.7Ma,表明珊瑚矿田成岩成矿发生在白垩纪(燕山晚期)。(5)东部构造区的SN向组断裂是最挤压封闭的还原环境,与矿化关系最不密切;中部构造区NNE向断裂组为较拉张开放氧化环境,与钨锡矿化关系十分密切,NW向断裂组为较挤压封闭还原环境,矿化可能主要对矿液起隔挡作用;西部构造区主要发育拉张开放氧化环境的SN向断裂、挤压封闭还原环境的EW向两组断裂,这两组断裂控制了西部花岗岩株的侵入,同时也控制了锡石硫化物矿床产出。(6)构造动力学机制控制矿体形态,形成各种形态的矿脉;控制矿床的形成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是不同的,再加上和热液的性质不同,使之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形成不同的成矿阶段。
长营岭钨锡矿床的矿脉的形成主要是构造活动同成矿热液活动在空间上、时间上耦合的结果,空间上表现出构造(主要是裂隙构造)对矿脉构式、形态、产状的控制,时间上表现出构造多次活动与成矿多阶段的关系。在认识构造动力学机制对成矿的控制的基础上,对长营岭矿床深部、边部及外围地区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