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界文学经典论争以来,经典批评形成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审美批评和文化政治批评。论争双方曾发生激烈碰撞,文学研究取得有益进展。当前两种学术话语各自为阵、画地为牢,成为自我循环的封闭式学术生产。笔者认为对文学经典论争进行回顾有助于文学理论的发展,故在论争两方各取一位代表性理论家,通过具体的对比分析,回到经典论争的历史现场,把握经典论争的实质,并将结论运用于国内具体文学史现象的阐释中,解决具体问题。本文选取了两位在论争中有过交锋的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和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学经典观进行讨论。第一章通过仔细研读,指出他们在文学经典本质观、批评观、阅读观等方面的具体不同之处。第二章指出他们在文类喜好上的差异,并表示其文学趣味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精英主义文学观和民主批评文学观的分歧。然后通过分析他们的代表性批评:布鲁姆的莎士比亚批评和萨义德的简·奥斯汀批评,进一步论述他们在经典解读中的不同侧重点。第三章从成长历程和学术路径两方面探讨他们文学经典观的不同成因。首先运用布迪厄的惯习理论进行社会学分析,指出布鲁姆的经典之爱源于他的小读者经历,而萨义德的民主批评观始于他格格不入的身份感受。然后,文章以人文主义的发展为主线梳理他们的学术渊源。第四章指出他们经典观论争的实质是审美与文化政治的冲突,并将这一结论运用于中国文论范式更替的阐释中。通过历史描述和具体的文本阐释对比图解国内经典论争。最后得出结论:审美批评和文化政治批评是经典阐释的两种向度,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阐释效力。它们中何者成为时代主流,取决于历史语境。而文学研究者要做的是理论自觉,以严谨而不失感性的方法对待经典,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学研究的不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