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使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而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即称之为梦,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这一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梳理了梦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总结出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梦的基本特征以及其所具有的表现功能和结构功能等。本文主要对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的梦进行分析阐释。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梦与文学的关系。梦是人类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人类心理过程的正常反应。梦与文学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远古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文学创作,“梦”一直是文学中特别的存在,梦的叙述有着持久的生命魅力。本文第二部分描述了托尔斯泰作品中主人公的梦境,并对其做了详细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梦的描述,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第三部分归纳了托尔斯泰作品中梦的理性特征。梦具有批判性的特征。梦的批判性就是利用梦的形式,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梦还具有理想性与超越性特征。人们总是对于梦中出现的东西抱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幻想与憧憬。梦具有预知性特征。梦的预知功能是具有一定的理性依据的。本文第四部分概括总结了托尔斯泰作品中梦的文学功能。文学梦具有表现功能和结构功能。表现方面,文学梦的功能主要有:打开心扉,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另一面情意,由此及彼,意义指向梦外或是现实;作者的宗教道德思想贯穿全文。结构方面,文学梦的功能主要有:未卜先知,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参与创作过程,揭示心理活动;现实人生的折射等。梦境与文学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都能反映客观的现实。梦境的虚幻性、模糊性与文学的朦胧性、含蓄性异曲同工。文学作品中使用梦能真实地表明人的内心世界,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情境。因此研究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梦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