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及相关适合度变化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菜蛾分布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世代重叠严重,繁殖力高,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多杀菌素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有极好的灭杀效果。经过几年大田应用,已有美国夏威夷、中国浙江温州等地区的小菜蛾表现出对多杀菌素较高的抗性。本文选用温州地区抗性虫源进行了室内筛选,得到了遗传背景一致的敏感SS和抗性RR品系,在低温、适温和高温下比较了SS和RR品系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以探讨其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是否伴有适合度的变化,以及适合度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比较测定了SS和RR品系的卵冷藏在6℃下0-28天、蛹冷藏在6℃下0-28天和-5℃下0-21天后在适温下发育的多项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1)不经低温时,RR与SS之间差异不显著或幅度很小;(2)卵经6℃处理后,RR与SS品系相比,卵孵化率和幼虫化蛹率显著下降、发育历期显著延长;(3)蛹经历6℃处理后,RR品系子代卵孵化率较SS的显著低;(4)蛹经-5℃处理后,RR与SS品系相比,蛹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子代卵孵化率显著下降。 在低温自然变温条件下、适温和高温模拟自然变温条件下,比较观察了SS和RR品系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1)在低温下,SS品系初始卵数752粒,孵化639粒,发育到蛹15头;RR品系初始卵数823粒,孵化470粒,最终仅有1头发育至蛹。RR品系的孵化率(57%)、幼虫化蛹率(0.2%)比SS品系的孵化率(85%)、幼虫化蛹率(2.4%)均显著要低。(2)在适温下,虽然SS与RR品系之间在一些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总的说来差异不大,经生命生殖力表综合分析,SS和RR品系所表现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138(?)/(?)/天和0.2112(?)/(?)/天,基本一致;(3)在高温下,RR品系的幼虫化蛹率(12.4%)比SS品系的(21.2%)显著要低;蛹重(平均3.77mg)也比SS品系的(平均4.25mg)显著要低,其它多项指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经生命生殖力表综合分析,RR品系的内禀增长率为0.0793(?)/(?)/天,SS品系的为0.1153(?)/(?)/天。显然,RR品系的内禀增长率比SS品系的要低。 综合以上两部分试验结果可见,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在耐低温能力方面有显著的适合度代价,在耐高温(>32℃)能力上也有一定的适合度代价,而在适温条件下则未表现出显著的适合度代价。依据这些结果推论,在冬季有持续6℃以下低温、及夏季有持续32℃以上高温的地区,气温的自然变化有利于敏感基因的维持,延缓抗性的发展;而在气温较高而又没有极端低温和高温的地区,则有利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抗性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应尽早实施减少施药量、轮换用药、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延缓和治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
其他文献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属双翅目 Diptera,潜蝇科 Agromyzidae,是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笼罩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对黄
期刊
本实验对几种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木本植物样品(包括扶桑、白蜡、丁香、泡桐和枣树)采用生物学、血清学、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了病毒检测与鉴定。综合各种检测方法得到如
施用农药是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措施之一,在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粮食危机,以及对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施肥作为保证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已被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