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后生存评估:基于增强MRI和IDH基因表型的初步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qian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残腔外新增强化有助于改善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后生存评估
  目的:高级别胶质瘤(HGG)经过标准化治疗后预后仍然较差,残腔外新增强化对预后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残腔外新增强化是否有助于改善经标准化治疗后HGG生存预后的评估效能。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2例HGG。将残腔外新增强化,包括新增室管膜下强化(nSVZE)和远处新增强化病灶(nDE),常规MRI特征和临床因素均纳入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以上各种因素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后判断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将nSVZE和nDE联合其他预后因素的诊断效果。
  结果:该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4(21-28)个月。中位PFS和OS分别为345(382-538)天、540(561-720)天。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病理学分级(P=0.008)、nDE(P=0.0001)及nSVZE(P<0.0001)是影响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同样的,组织病理学分级(P=0.017)、nDE(P<0.0001)及nSVZE(P<0.0001)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SVZE(P<0.0001)是影响PFS的不良预后因素,然而nDE(P<0.0001)及nSVZE(P<0.0001)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联合诊断模型中加入nDE和nSVZE两种征象后,对HGG生存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 )最高(0.940),特异性最高(0.922)。
  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残腔外新增强化包括nSVZE和nDE,可以提高标准化治疗后HGG病人生存预后的预测效能。在常规MR随访中,nSVZE和nDE容易识别。
  第二部分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后MRI表现类型及预后:IDH突变状态的影响
  目的:既往研究已证明IDH突变与野生型胶质瘤术前MRI表现及预后不同,而相关治疗后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是观察IDH突变与野生型HGG术后MRI表现类型的差异及其是否影响治疗后生存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HGG治疗后常规MRI征象及临床资料,MRI征象包括T2/FLAIR未强化区范围变化趋势、残腔周围强化类型、远处新增强化病灶(nDE)、新增室管膜下强化(nSVZE)及DWI是否扩散受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组织病理学分级及肿瘤部位。单因素分析评估不同IDH基因表型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DH基因表型及各种因素联合诊断治疗后HGG预后的效能。
  结果:70例HGG中位随访时间为19(16-23)个月,其中IDH突变型26例、IDH野生型44例。IDH野生型HGG病人PFS及OS明显短于突变型者(PFS中位数10/17个月,OS中位数13/22.5个月)。IDH野生型HGG的IV级比例较低(43.2%),而nDE(43.2%)及nSVZE(52.3%)较多,而IDH突变型的IV级比例较高(69.2%),nDE(23.1%)及nSVZE(26.9%)较少,二者间差异明显(P=0.035、P=0.010、P=0.038),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70例中34例DWI检查显示IDH野生型扩散受限者(n=16/23,69.6%)多于突变型(n=5/11,45.5%)(P=0.262)。ROC显示,IDH基因表型的联合诊断模型(包括年龄、组织病理学分级、nDE、nSVZE及IDH基因表型)(AUC=0.922)优于其它单个因素或其他术后MRI形态学+临床因素联合模型(AUC=0.583-0.855)。
  结论:
  IDH野生型HGG治疗后更常出现nDE与nSVZE,IDH突变状态能有效改善MRI影像学征象对HGG治疗后生存评估效能。
其他文献
学位
报纸
学位
学位
会议
学位
学位
报纸
会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