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二分浓核病毒DNA聚合酶启动子P97的相关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之前又称为家蚕浓核病毒Ⅱ型(Bombyx mori Densovirus typeⅡ,BmDNV-Ⅱ)。该病毒能使家蚕罹患浓核症,是首例动物二分DNA病毒。它主要感染家蚕中肠柱状上皮细胞,造成家蚕的浓核症。该病毒是直径为22nm左右的二十面体球形颗粒,拥有独立包装的双分子单链线性DNA(ssDNA)基因组,并且能够编码自身的DNA聚合酶。2012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专门为该病毒设立了二分DNA病毒科,二分浓核病毒属,并将其定为该属的代表种。BmBDV是目前已知唯一的编码DNA聚合酶的ssDNA病毒,DNA聚合酶的表达对该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而DNA聚合酶的相关研究,对于进一步的了解该病毒的复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利用共转染的方法,对该病毒DNA聚合酶启动子的活性区域以及病毒或者宿主中存在的蛋白对DNA聚合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实验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病毒DNA聚合酶启动子的克隆、活性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中使用带有接头的引物,以病毒粒子作模板,扩增得到带有该启动子片段的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并通过与内参质粒共转染的方法确定该病毒的DNA聚合酶启动子区域位于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86bp。此外,使用转录元件分析软件TESS进行分析,确定该片段中包含TATA box,SP1结合位点等启动子特征性序列。   (2)确定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NS2)对DNA聚合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分别构建带有非结构蛋白NS1、NS2的瞬时表达载体,通过与构建的带有P97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及内参质粒共转染的方法,用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共转染的蛋白的表达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BmBDV非结构蛋白NS1、NS2均下调启动子活性分别达到14.3%和15.9%。   (3)确定病毒的结构蛋白VP对DNA聚合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通过构建带有VP的瞬时表达载体及共转染的方式,确定VP对该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VP蛋白的表达能够显著的增强该启动子的活性,使其活性升高了33.6%。   (4)确定宿主转录因子BmTWIST是否对该病毒DNA聚合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通过与上述相同的实验方法,将构建的BmTWIST瞬时表达质粒与PGL3-P97及内参质粒共转染,确定BmTWIST蛋白对P97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检测结果确定宿主家蚕BmTWIST蛋白的表达对DNA聚合酶启动子的活性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6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X基因和SSⅡa基因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两
二氧化铈在催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功能陶瓷、紫外吸光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二氧化铈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及形貌影响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因此控制二氧化铈晶体生长的形
Shewanella oneidensis是属于γ-变形菌纲的兼性厌氧菌,具有还原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力。基于此,目前S.oneidensis已成为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及其分子机制的模式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