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濛古遼代石刻文研究》中的漢文碑專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是一部从事辽代历史和考古研究的重要着作,在历史学方面、考古学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值得深入研究。该书公布了一部份出土的石刻原始材料,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该书公布的全部石刻为基本语料,对其中的专名进行专题研究。由于对契丹族语言的研究成果甚少,能借鉴的材料有限,故本顼研究主要以《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中汉文碑作为研究语料,以《四库全书》、孙伯君、聂鸿音先生的《契丹语研究》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并在释文文字考释方面主要参照毛远明先生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字典》,对内蒙古地区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绪论部份从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的实际价值、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点五个方面来阐述论文研究的概况。论文主体部份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人名进行的研究,第一节先是对人名进行取义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对契丹族人名命名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对地名作的研究,先对地名进行考证,接着再进行取义分析,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特点。第三章是对职官名进行的研究。先对职官名进行补证,其中重点是对契丹特有的职官名的命名进行考释,然后进行取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职官名的命名特点设置特点归纳总结。对《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公布的汉文碑中涉及的专名进行系统的描述和阐释,再从这些特点中找出其命名中体现的规律。第四章总体上对专名的命名规律,及其命名理据进行研究。从原始的生产方式、文化渗透和翻译标准三方面进行文化探究。最后附录部份对《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原释文中误读的一些字词进行考释、补证,并将出现在《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的墓碑主人的家族谱系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其他文献
李翱(772-841),字习之,唐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王李暠的后人,諡为文,世称李文公。著有《李文公集》。  李翱自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旧唐书·卷一六
南北朝诗歌是指南朝的宋诗、齐诗、梁诗、陈诗,以及北朝的北魏诗、北齐诗、北周诗,其中包括了南北朝时期各个诗人的诗作、杂歌谣辞、清商曲辞、郊庙歌辞、鼓吹曲辞、舞曲歌辞等
杨德昌是华语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创作紧贴台湾社会现实,突出台湾普通民众的朴实生活,并以极为真挚、深刻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本文以杨德昌的影片为研究对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