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运动员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至疲劳过程中的运动学和上肢表面肌电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认识运动性疲劳对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技术动作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名男性国家一级羽毛球运动员进行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至疲劳,对疲劳前后运动学参数以及表面肌电时域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至疲劳后,持拍手握力会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疲劳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疲劳前后上肢肌肉放电持续时间整体呈下降趋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下降最为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疲劳前后上肢各肌肉的积分肌电与均方根振幅整体呈下降趋势,疲劳前三角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最大,分别为6.464±1.487uvs和29.83%,而疲劳后三角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则最小;疲劳后的上肢各环节线速度出现了较大的下降,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环节线速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如下:1、疲劳后持拍手最大握力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短时间、高强度的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后上肢骨骼肌肌力下降。2、运动性疲劳对上肢肌电的影响表现为积分肌电和均方根振幅的下降。说明运动员在疲劳前的上肢肌肉肌细胞募集可能处于饱和状态,但随着疲劳程度的逐渐加深,运动员上肢肌肉放电逐渐下降。3、运动性疲劳是导致上肢各个关节角度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就大幅降低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腾空正手杀球的威胁程度,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腾空正手杀球的失误率和肌肉损伤的风险。4、运动性疲劳后上肢各环节线速度明显下降,腕关节线速度下降最为显著,疲劳后的上肢各环节线速度并不是从近端至远端依次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