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战国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土洞墓探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地区最早的土洞墓发现于龙山文化时期五台县阳白遗址,汉代土洞墓数量开始增加,魏晋南北朝以后仍大量存在。为了对山西地区土洞墓各阶段特点有一个整体性认识,本文首先对山西地区已发表的资料进行筛选,将可用于研究的土洞墓尝试进行型式划分,依墓室形状共分A、B、C、D四型,依墓道形状分不同亚型,据墓室短边与墓道短边的比例分不同的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地区土洞墓进行分区分析研究。通过对山西地区各型式土洞墓的比较研究,得出A型土洞墓是山西数量最多,型式最全,分布地区最广泛,延续时间较长,发展时代较集中的墓葬型式;B型土洞墓则主要见于晋北地区。同时得出战国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西地区土洞墓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山西地区战国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土洞墓头向、墓底面积、葬式葬具、随葬品放置、封门、洞顶及有无壁龛等诸要素进行分析及对比研究,总结山西地区土洞墓的地区及时代特点,进而初步分析了该时代山西地区的人群构成,汉代基本沿袭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人群构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土洞墓人群应为鲜卑族人或深受其影响的汉人。此外,本文将山西地区战国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土洞墓与周边内蒙古地区、河北地区、河南地区、陕西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战国秦汉时期晋南地区及晋东南地区的土洞墓与河南地区相似性较高,应为战国时期随着秦人东进而出现秦式洞室墓,晋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土洞墓则与该时期内蒙古地区土洞墓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均含有鲜卑族墓葬文化特点。
其他文献
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进入本世纪,与之相连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学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美育可以反映并渗透到教学的诸多方面。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CR)在老年人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无血
目的:探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全期护理后对患者心理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近期于我院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