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定短语“不X不Y”格式考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类固定短语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词语。在整个词汇系统中,四字格的类固定词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并且能产性较强。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这种短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类固定短语中“不X不Y”这格式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格式,但是目前对它的研究成果并不够全面。所以我们尝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某些尚未深入涉及的方面或领域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来深化对这类格式的理解。希望能加深对汉语词汇的理解,从而使我们对此格式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这篇论文的选题目的以及意义,整合理论和类固定短语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今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类固定短语的研究方面还有可突破的空间。同时还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我们对类固定短语“不X不Y”格式的结构特点和句法功能进行分析。从句法成分分析了“不x不Y”作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的四种成分。把这个格式的结构特点叙述清楚,对后面的描写和说明做了准备。   第三章阐述了“不X不Y”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分析。从内部的语义关系来看,X和Y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有相关的、相对的等等。从外部来考察,分为肯定的和否定的两大类。表示否定的内部比较复杂,笔者采用了大量的语料,对内部的语义关系做了解释和说明。在语用功能方面,分析了这个格式的特点和表达方面的功用。   第四章从认知的角度把整合理论的背景交代清楚,包括整合理论的产生、它的四个心理空间、理论的在线构建、优化原则。说明了这些理论之后,通过例举实例来阐述这些理论在“不X不Y”格式中的应用。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描写和说明,一方面把这一结构分析得更透彻,另一方面为下一章的整合度高低分析做了铺垫。   第五章分析了“不X不Y”格式四个等级的整合度,首先对列举了属于每个等级的“不X不Y”的四字格词语,接着对每一个等级的“不X不Y”的语义和句法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再通过大量的语料和实例来证明以上的分析。   第六章结语部分对整个论文的分析说明做了总结,说明了本论文对汉语语法发展和教学方面的价值。
其他文献
吕碧城是中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词人。文学家潘伯鹰称她的词“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龙榆生推崇她为“近百年名家词殿军1”。她年轻时积极倡导
6-7岁是儿童从学龄前期到学龄初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湖南卫视《一年级》节目中6-7岁的学龄初期儿童语言。笔者对这档节目中6-7岁
“愤怒的青年”作家群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文坛上风行一时,是英国当代文学史上一支个性鲜明的文学队伍。他们的代表作品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反映英国二战后所谓“福利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