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业管理(EstateManagement)自20世纪80年代由香港引入中国内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开始步入高校。高校物业管理既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物业管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10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然而由于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往的高校物业管理理论和物业管理模式对物业管理的主客体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或者界定不太合理;在政策的决策体制和执行体制问题上,过分注重执行体制的建设,而忽视了决策体制的构建;过分强调了自为管理即校(院)方对物业的管理,忽视了自在管理即高校物业的服务对象即学校师生对物业的管理;过分强调物业管理的结构,过分重视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过分重视物业管理结构的比较,忽视了物业管理结构形成并存续的基础——有效率的物业管理机制。笔者尝试对上述的偏颇作一纠正,以南开大学泰达学院物业管理模式为例,设计一种全新的物业管理模式。
第一章简要的分析了高校物业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研究该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近年来高校物业管理理论做了一般的透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基本理论假设。
第二章扼要地论述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分类,介绍了中国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进程中的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的构成因素、特点以及优缺点等进行分析。
第三章运用系绕论、控制论观点分析了高校物业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高校物业管理新模式。新模式由管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两部分组成,其中管理结构是指由学校师生员工和物业管理公司普通员工作为自发主体施行自在管理和由校(院)方和物业管理公司作为自觉主体施行自为管理相结合双层混和高校物业管理结构;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决策机制。
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验证了新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