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赞皇杂岩中保留有丰富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岩石记录,是探究华北克拉通早期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新太古代晚期TTG质片麻岩和花岗岩的成因研究是探讨赞皇杂岩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本论文选择出露于赞皇杂岩中的黄岔花岗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对采集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本论文获得了以下基本认识:1.黄岔岩体主体呈不规则的岩株状,与周围地层主要呈构造接触关系,局部侵入于官都岩群石英岩中,主要由片麻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边缘相偶见细粒片麻岩包体,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2.黄岔岩体高硅、富钾,富碱及铁,贫钙、低钛及镁。岩石的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强烈,并具有明显的Eu和Sr负异常。微量元素中,富Zr、Zn、Nb、Ga和Y等高场强元素,而贫Sr、V、Cr、Co和Ni等元素,Rb/Sr比值较高。岩石Ga/Al值高,全岩Zr饱和温度在780877℃之间,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3.3个黄岔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488±6 Ma,2480±15 Ma和2467±17 Ma,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92.47 Ga。结合该花岗岩与官都岩群的侵入关系,可以限定官都岩群地层时代为太古宙,而非古元古代。但官都岩群与赞皇岩群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黄岔岩体锆石εHf(t)为0.966.18,单阶段和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25522746 Ma和25762826 Ma。黄岔岩体具有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特征,为2.72.5 Ga的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在造山后地壳拉张减薄初期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所形成。5.2.5 Ga的碱性花岗岩在华北不同地区较广泛分布,并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该期碱性花岗岩的出现,标志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已经初步形成稳定的克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