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有三种:市场供给、混合供给、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可以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但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容易产生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样,公共供给使地方政府在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所占比重太大,其结果造成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严重匮乏、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另外,由于地方公共产品的外溢性,存在“搭便车”现象,导致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步入公共产品需求的大扩张时期,人们对满足吃穿的温饱需求已开始转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因此,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公共产品混合供给模式,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引进公民、企业或中央政府“用脚投票”机制,促进地方政府间竞争;推动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改进,发挥私人产权在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积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提高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同时又保证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公平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观点综述及最新管理理论的描述,对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特征及地方公共产品的特点,分析我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依据,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及政府缺位、我国地方公共产品的需求短缺效应空前放大,分析地方公共产品不同供给模式的利弊;通过上海轨道交通的混合供给模式的个案分析,提出加强政府间的合理竞争、培育非政府组织参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管理以及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决策机制的建立等是推进我国地方公共产品混合供给模式的有效方法。